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财经要闻
下行压力加大会影响就业吗?(经济数据辩证看②)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7%;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今年以来,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稳就业列为“六稳”之首,推出了一系列科学有力的政策举措,既稳住了就业大盘,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亿万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百姓感受印证就业数据
判断当前就业情况,不妨走进街头巷尾、高校工厂,听听老百姓的亲身感受。
——在外出打拼的农民工眼中,城市里的就业岗位依然充足。
“城里的工作还是好找得很。”去年9月,23岁的四川内江伏龙乡村民陈阳背上行囊来到成都,成为一名共享单车维修员,“我在的小组基本都是农民工,一个月能挣6000多元!”
外卖、快递、电商、养老、托幼、共享经济……近年来,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极大拓展了农民工的就业空间。三季度末,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达1.8亿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01万人。
——在高校师生眼中,只要有真本事,找份好工作并非难事。
“秋季招聘开始没多久,不少同学就拿到了心仪的录用通知,我也签了一家大型央企。”西安交大应届毕业生牛震刚过9月便“锁定”了工作。
“今年用人单位积极性格外高,9月以来,我们接待的企业单位已超3000家,比去年增加一成左右。”最近这段时间,西安交大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郑旭红一直忙着各种招聘会。
——在就业困难人员眼中,就业帮扶让他们有了可预期的工作机会。
“今年3月,我的鞋店顺利开张,每月净赚七八千块!”山西吕梁交口县居民李春芝没想到,50岁后还能迎来事业新机会。去年,交口县办了几家集专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为一体的职业培训机构。李春芝报名学起“老布鞋+刺绣”,没出一分钱就收获一技之长,“就业帮扶太温暖了!”
今年1—9月,我国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3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判断当前就业情况,也可从一项项细分指标、调查数据中获取参照。
从需求端看,市场用工需求稳定,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9900多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三季度,有50.7%的企业用工数量较以往没有明显变化,有36.2%的企业用工数量增加,企业用工总体稳定。
从就业质量看,不少岗位的“含金量”正在提升。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秋季,全国38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持续攀升,同比上升10.8%。中国人民大学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月薪同比增长10.2%。
体量增加、结构优化助力稳就业
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会不会受牵连?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一些人对就业产生了担忧。
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保持1300万人以上,完成就业目标还不是轻轻松松?多年成绩面前,一些人显得“云淡风轻”。
是喜还是忧?该乐观还是该紧张?对就业指标,我们只有全面看、动态看,才能作出理性把握、科学研判。
一方面,不能因为经济有所放缓而忧心忡忡——要看到各种有利条件,对稳就业充满信心。
——我国经济体量已居世界第二,即便增速有所放缓,也能为稳就业提供强劲支撑。
去年,我国GDP突破90万亿元。庞大的经济体量,带来了强大的规模效应。据测算,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新增就业超190万人,远高于2012年160万人的水平。当前只要保持6%左右的GDP增速,即可实现一年1100多万人新增就业。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作为就业“蓄水池”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为稳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有人认为,PMI从业人员参数持续低于50%的荣枯线,意味着就业形势可能较差。“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PMI从业人员参数仅能反映制造业的就业景气程度,并不代表整个就业大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如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风向标并不在制造业,而在每年净增近2000万个岗位的服务业。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成为保证就业稳定的重要基石。
——就业优先政策不断落实,援企稳岗等举措相继落地,为稳就业提供强大保障。
“就业形势稳定,既得益于经济总量继续扩大,也与就业服务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密切相关。”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说。今年以来,降低社保费率等举措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加大失业保险费返还力度、发放援企稳岗补贴等政策也使一些暂时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
另一方面,也不能因过往成绩而盲目乐观——要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艰巨性和形势的复杂性,坚定不移地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上一篇:“进博”布展忙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