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财经要闻

文史|走近中国近现代的翻译大家_实时热点

2019-12-11 10:47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翻译大家居然不懂外文!林纾的古文功底深厚,但从没学过外文。每次翻译,林纾总是找一名会外语的朋友,拿着原本口译,他听过之后,随手将译文写在纸上,速度非常快,往往口述的还没说完,他已在纸上写好,而且非常准确。这种独特的翻译让他成为了空前绝后的“译界之王”。

  杨宪益出生于贵族世家。他祖父当过淮安知府,八个儿子都留学国外。杨宪益的父亲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金融家之一。杨宪益在私塾每次考试都只考第二,不考第一。老师说,你稍微读读书就能考第一。杨宪益却认为,考第二和第一没什么区别,能多看书才是真的。可能是由于这种性格,他的译文既不失严谨又生动活泼。

  对中国近代翻译史稍有所了解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林纾。林纾自幼嗜书如命,深爱中国传统文学。和每个中国旧式文人一样,他早年渴望走上科举之路,但七次上京会试却屡战屡败。林纾心灰意懒,绝意于仕途,从而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鲁迅翻译的代表作是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二人将翻译重点放在二十世纪初的短篇小说上,以一种新的文学眼光来审视整个翻译文学界。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鲁迅认识到,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是力求其容易理解,二则是保存原作的丰姿。鲁迅称前者为“顺”,后者为“信”。为扭转从林纾开始的为求文采任意增删原文的情况,鲁迅越来越倾向于直译,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观点,意为在信和顺不能两全时,宁可译文不顺也要忠实于原文,决不欺骗读者。

  傅雷在翻译中还讲究用字不重复。比如在原著中两次出现表示“难过”的法语单词,他却在译文中用“悲哀”和“苍凉”来区分。法语中对“难过”不像中文分得这么细,但傅雷通过自己仔细的阅读和精心的体会,准确体现了两种心情的差异。什么心情用什么字,很有讲究。

  马、梁为中国的近代翻译建立了理论和政治基础,而严复,则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为中国翻译指明了“信、达、雅”的原则和标准。“信”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通顺流畅;“雅”可解为译文典雅有文才。这个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影响很大,其影响绵延至今。

  林纾译文有其独自的特色和成就。如所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孝女耐儿传》中,不仅原作情调未改,有时连最难表达的幽默也能表达出来。后来,他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专译欧美小说,先后共译作品180余种,成为公认的译界泰斗。

  傅雷之于中国翻译史的意义,在于他将整个法文的翻译提高到了新水平。他的翻译质与量并重,至今无人能够代替。今天,也许有人会说有的译本在某些细节的翻译上,在准确程度上超过了傅雷译本。但论综合成就,仍然没有任何人成就超过了傅雷。

  林纾的翻译始于1897年,他与精通法文的王寿合译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两年后在福州刊行。这是中国介绍的第一部西洋小说,为国人见所未见,一时风行全国。这其实是一件巧事。当时林纾的母亲和妻子接连去世,为帮他走出消沉,几位朋友邀林纾一起译书。他推脱不掉才接受,不料一战成名。

  傅雷最好的译作应该是《约翰.克里斯朵夫》,他的翻译讲究神似而不是形似,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真正做到了这点。举例来说,他把书里的“他自己感觉是个被误认的天才”翻译成“他自己感觉怀才不遇”。有人认为傅雷没有完全忠实于原文,但拘泥于原文的译文是没有生命的文字,用中文的成语恰当地润湿,往往会让译文更加神似。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微商虚假宣传 “日加利”被罚款80万!

微商虚假宣传 “日加利”被罚款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