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财经要闻
铁路春运1月10日启动预计全国发送旅客4.4亿人次
人民网北京1月9日电 (记者乔雪峰)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2020年春运将于1月10日正式启动,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工作目标,创新和丰富了九个方面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助力广大旅客温暖回家,进一步提升旅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国铁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0年铁路春运自1月10日开始,2月18日结束,共40天,预计全国铁路发送旅客4.4亿人次,同比增加3257万人次,日均1100万人次,增长8.0%。铁路部门统筹新增运力资源,加大挖潜提效力度,运力安排创历史新高。其中节前每日安排开行旅客列车5275对,运输能力达到1010万人;节后每日开行旅客列车5410对,运输能力达到1043万人,同比分别增加7.7%、6.9%。
该负责人介绍,2020年铁路春运售票高峰已平稳度过,旅客购票体验大为改善。自2019年12月12日开始发售春运车票以来,全国铁路各种售票方式共售出车票3.83亿张,同比增幅8.2%,日均售出车票1418.2万张;铁路12306网售车票3.29亿张,占总售票量85.9%,日均售出车票1218.7万张。其中1月3日,春运售票创下历史新高,全天各种渠道发售车票1639万张,网络售票1443万张。
该负责人介绍,春运启动后,铁路部门将围绕旅客出行全流程,强化安全保障,加强乘降组织,持续改进服务,全力为广大旅客打造平安有序温馨旅途。重点创新和丰富了以下九个方面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
一是强化安全保障,确保旅客平安出行。始终把旅客安全放在第一位,巩固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成果,对移动装备和固定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整治,打牢春运安全基础。全面优化旅客进站、候车、检票、上车、乘车、出站流线,加强客流密集场所旅客引导,落实雨雪天气防滑安全防护保护措施,确保旅客乘降安全。
二是全面推广高铁电子客票,改善旅客购票乘车体验。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将电子客票推广到高铁及城际线路,新开通高铁线路全部同步实施电子客票,旅客出行无需取票;组织职工和志愿者加强进出站流程宣传,服务引导广大旅客适应新业务、新流程、新设备。截至目前,全国铁路已有1020个车站开通了电子客票业务,基本覆盖高铁和城际铁路。
三是继续实施车站畅通工程,方便旅客进出站和换乘。将自助实名制核验闸机全面覆盖地市级以上车站,其它车站逐步部署应用,提高旅客进站验证效率。增加便捷换乘站和无轨车站数量,春运前全路便捷换乘站达到70个、无轨车站达到154个。协调地方政府、地铁公司,不断扩大地铁与铁路安检互认,北京南等13个车站地铁认可铁路安检,减少旅客进站乘车中间环节,更加便捷畅通出行。
四是深化客运服务品牌创建,让更多旅客享受复兴号优质服务。扩大复兴号开行范围,服务覆盖全国2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进高铁网和互联网双网融合,优化完善网上订餐、智能导航、移动支付、在线选座、候补购票、扫码支付等服务措施,努力为旅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五是加强信息服务,引导旅客有序出行。在既有短信、微信、支付宝等通知方式的基础上,推出“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提示,为广大旅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出行信息服务,并且在该客户端设置“车站大屏”功能,旅客朋友可实时查询高铁车站到发车次、检票状态、正晚点情况等信息。
六是继续做好重点旅客服务保障,努力打造温馨旅途。采取预售期外优先集中办理、预售期内预留票额、车站开设专窗等措施,保障学生、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旅客购票。安排售票系统优先为老年人配售下铺车票,为儿童配售与同行人相邻的席位。采取预约登记、优先办理、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措施,加强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的服务。
七是推进达标提质工作,提升普速铁路站车服务质量。以满足旅客基本服务需求为重点,大力倡导站车文明服务,全面规范各种标识设置,加强设备设施维修整治,巩固“厕所革命”成果,严格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普速站车服务质量。
八是加强各种交通方式接驳组织,打通服务旅客“最后一公里”。加强与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合理安排公交、地铁和出租车等交通接续,保证运营时间满足铁路首末车旅客的出行需要,努力打通服务旅客“最后一公里”。
九是扩大票价优惠实施范围和幅度,让铁路运力资源更好服务旅客群众。继续对部分回空方向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折扣优惠,扩大折扣方向,提高优惠幅度,最低至5.5折;将动车组增开列车纳入折扣范围,为反向春运客流提供优惠。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