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财经要闻
用新技术提升服务业效率(新视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面对复杂局面,应该如何应对?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术年会上,专家们支了不少招,其中一个“大招”就是加快新技术应用。
新技术改变低效率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50%,2019年达到53.9%。服务业比重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说,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之后,随着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经济增长速度可能逐渐放缓,形成一个“喇叭口”状。
为什么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江小涓分析,因为服务业要求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很多服务往往是面对面的,企业运营成本很高。由于无法使用高效设备,较难形成规模经济,所以高成本拖累了经济增长速度。
“幸运的是,中国是在网络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时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服务业效率。”江小涓说,借助这些新技术,服务经济时代的生产效率和增长率将得到大幅提升。比如数字教育服务,清华大学5年建设了258门在线课程,打破了师生需要面对面的特点,惠及全球800余万人,课均注册学生超过3万人。
“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进行融合发展的市场空间也很大,有可能推动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江小涓建议,在数字技术开发政策方面,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应该依据新的形势进行调整,将技术开发更多交给市场,政府部门侧重提供应用场景,“如今不少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很强,但应用场景企业却不可控,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新技术如何具体落地,有哪些程序和制度,政府部门的恰当参与不可或缺。”
基础研究水平仍有差距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估算,如果中国在2025年前要保持6%左右的经济增速,创新需要贡献50%的增量。
在中央民族大学校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黄泰岩看来,新技术既能催生新兴产业,又能改造传统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我国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会上,有专家列举了一组对我国26类制造业开展产业链安全评估的数据:制造业产业链60%安全可控。其中,6类产业自主可控,占比23%;10类产业安全可控,占比38.5%;2类产业对外依赖度高,占比7.7%;8类产业对外依赖度极高,占比30.8%。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卡脖子”的重要原因。“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重为5%左右,与发达国家15%—20%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王一鸣认为,当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还有很大潜力,要着重培育新动力释放增长潜能:一是把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强化市场优胜劣汰功能;二是推进技术扩散,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培育区域新增长极;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能力建设,加快健全创新激励机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前瞻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究,抢抓信息化时代新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机遇。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核心技术,提升我们的现代信息产业基础能力,支撑产业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最终促进传统经济体系转向现代化经济体系。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22日 18 版)
(责编:李枫、岳弘彬)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