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地方新闻
《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加快制定
原标题:《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加快制定
以地方法规形式细化落实国家《条例》原则性规定;3.0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近期将印发实施
10月23日,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许多市民前来办理业务。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摄
北京将如何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一场座谈会透露了北京下一步的行动目标: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加快研究制定《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另外,“9+N”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将升级至3.0版,并于近期印发实施。专家认为,国家《条例》为地方推进解决“准入不准营”、市场退出障碍、“融资难、融资贵”、审批手续多时间长、执法检查过多过频等痛点难点问题提供了依据。
新京报讯 国务院新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将如何落实《条例》?昨日下午,北京市召开学习贯彻落实《条例》座谈会,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营商环境各领域的18家单位相关同志、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会议。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军表示,北京将加快研究制定《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地方法规形式细化落实国家《条例》中的原则性规定。
王军介绍,《条例》涉及领域广,系统性、专业性强,很多规定涉及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切身利益,作为政府部门必须把《条例》各项规定悟实吃透,认真对照《条例》有关要求,以最快速度、最实举措把《条例》各项内容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意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同时,将广泛开展宣传,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建言献策,营造人人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王军表示,北京将加快研究制定《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北京市将以贯彻落实国家《条例》为契机,结合北京实际,加快研究《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地方法规形式细化落实国家《条例》中的原则性规定,同时坚持开门编条例,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痛点难点问题,为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此外,据北京市发改委介绍,北京将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前一阶段,北京在2018年出台“9+N”1.0版改革政策和今年2月出台“9+N”2.0版改革政策基础上,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梳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全市56个部门集中研究,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3.0版,将于近期印发实施,力争在重点环节和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在全国立标杆、做示范,让企业和群众得到更多的获得感,推动北京营商环境改革再上新台阶。
数说北京改善营商环境
“放管服”
全面梳理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基础台账以及2017年以来下发的132个“放管服”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文件,分解形成823项国家改革任务清单。
办证照
企业开办可在“e窗通”网上审批,办理环节由7个精简为1个,办理时间由24天压缩至1天,企业可当天申请、当天领照,在全国率先进入“1”时代。
保“知产”
成立北京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11类涉互联网案件,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9月底,共收案3.5万件,结案2.6万件。
促通关
两年来,经天津港进出口货物的4项指标通关时间共压缩237小时,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今年1-9月,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2.11万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减审批
取消、合并14个审批部门的审批职能,审批服务事项由224项精简至107项。办理建筑许可环节由23个减至5个,办理时限由208天压缩至20天。
降税费
今年1-9月,新增“减税降费”1481亿元,企业和个人普遍得到实惠,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近1800亿元。
关注1
优化营商环境是北京“一把手”工程
座谈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起市级改革协调推进机制。
据介绍,6位主管市领导牵头负责研究推进分管领域的改革和协调调度。同时,建立全市营商环境专班,统筹协调全市改革工作,由市发改委等7个部门牵头、市级56个部门和16个区共同参与,形成了由16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队伍。今年以来,北京召开市级专题调度会60余次,部门间协调会200余次,深入研究改革路径和措施,高效协调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成为突破种种阻力和障碍,推进改革不断深化和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此外,京津两地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建立京津联合联动工作机制,联合领导小组以两市主管副市长为组长,成立联合工作专班,形成两地轮流周调度会制度,不断提升京津地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下一篇:公交地铁明年实现一码通乘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