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地方新闻

景迈山上布朗族两代人的梦想“接力”

2019-12-13 12:02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新华社昆明12月11日电  题:景迈山上布朗族两代人的梦想“接力”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吉哲鹏、严勇

  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上的芒景村,76岁的布朗族老人苏国文家两代人先后许下不同的梦想,这些梦想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当地少数民族生活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新时代当地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

  郁郁葱葱的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境内,是重要的产茶地之一。由于地处偏远、产业结构单一,长期以来当地群众生活困难。新中国成立时,芒景村村民住的是窝棚,寨子不通电,晚上黑魆魆的。“很多人只有一套衣裳,洗了就只能躲在家里。”窘迫的场景深深刻在苏国文脑海中。

  “直到新中国成立,从我父亲苏里亚这一代人开始,我们这儿的少数民族群众才开始真正拥抱大山以外的生活。”苏国文说,也就是那时候他的父亲许下了家族愿望。

  在旧社会,苏里亚是芒景村的头人,新中国成立后跟着共产党走,成了国家干部。苏里亚也成为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的一员。1951年,苏里亚从北京归来,便在寨子里开大会,当着村民说了三个梦想:只要跟党走,总有一天公路会挖到山顶上;只要跟党走,总有一天会用铁牛来犁地;只要跟党走,总有一天会过上白天黑夜都光明的日子。

  苏国文说,从那时起,借助党和国家的政策,景迈山人也开始了追求过好日子的奋斗之路,生活也不断迈上新台阶:

  20世纪70年代,景迈山上有了第一所小学;改革开放以后,村里有人东奔西跑做起了茶叶生意;2002年,学生们有了自己的第一块水泥球场……

  2004年,做了多年扫盲工作的苏国文从县教育局退休,回到芒景村。展现在他眼前的景象是: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直通景迈山山顶;村民通过互联网和世界对话;茶叶也漂洋过海卖到了大洋彼岸。

  公路已建到山上;通电后,村寨里白天黑夜都光明了;小梯田改大梯田,牛耕变成机耕,景迈山成为著名茶山……父亲的三个梦想不但早已实现,而且还被超越了一大截。

  追求梦想的脚步仍未停歇。近年来,在继续保护好古茶林的同时,村民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通过控制茶树行间距、补种果树等措施改造自家的台地茶。

  苏国文就是生态茶改造的倡导者之一,其中禁打农药就是他主推的规矩。“刚开始不理解,好好的茶树谁都不愿意挖。”芒景村村民艾勇说,围着转好几圈才狠心下锄头。如今,茶地里茶树棵数少了,茶叶却因品质上乘卖到一公斤几百元乃至上千元。

  钱袋满了,脑袋也不能空。从目不识丁到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苏国文的经历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一个缩影。退休回村后,他还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发展教育。

  作为芒景村小学的名誉校长,学校成了苏国文每周必去的地方。“现在孩子上学都是车接车送。”

  几年前,景迈山古茶园申遗工作启动,苏国文又有了新“任务”。为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他联合有关方面编制了“芒景村遗产保护学习手册”,发给村民人手一本。

  截至目前,芒景村1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仅有一户还未脱贫出列。发展生态茶、开民宿、搞旅游……2018年,芒景村经济总收入7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32元,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看着生机勃勃的景迈山,苏国文有了新的三个梦想:把教育进一步办好,当地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实现腾飞;把生态茶园改造进行到底;永远保护好生态。

+1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避踩垄断“雷区” 上海发布全国首个《经营者竞争合规指南》地方标准

避踩垄断“雷区” 上海发布全国首个《经营者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