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河南洛宁:小苹果“书写”脱贫记
原标题:河南洛宁:小苹果“书写”脱贫记
新华社郑州10月18日电 61岁的冯保许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前30年家里种粮食,勉强温饱,后30年种苹果,生活渐好,他总结说:“土里刨食也有大门道。”
冯保许的家乡在豫西山区的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30余年前,这个海拔超过800米的小山村因土地贫瘠,一年只能种一季粮,一亩地年产200多斤。“穿的是破烂衣,吃的是玉米面,住的是破窑洞,走的是泥土路。”至今,冯保许对家乡的穷苦记忆仍深,家家户户埋头苦干,可自然条件太差,种小麦、玉米仅能勉强温饱。
1984年,河南省扶贫办的高级农艺工程师何建业在洛宁考察后,认为上戈不宜种粮食,适宜种苹果。“当时刚包产到户没几年,很穷困,缺资金、缺技术,农民思想保守。”上戈镇镇长孟海江说,推广苹果种植困难重重。
转机出现在两年后,何建业带着争取到的100万元扶贫资金和种植技术再次来到上戈,决心帮山区群众发展苹果产业。令他想不到的是,解决了资金和技术难题,他却拿思想保守的老百姓没办法。
“新栽果树得6、7年才能见效益,还耽误种粮食,村里人刚吃饱肚子,害怕瞎折腾,心里有怨气。”冯保许说,虽然当地政府用扶贫款给家家户户分了苹果树苗,但村民们抵触种果树,甚至把果树苗耙倒,照样种庄稼。
何建业帮冯保许栽下5亩苹果树,详细交代了田间管理要点,满以为种下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可两个月后,他却发现地里光秃一片,柴火棍似的苹果苗丢在地头。“何工看到果树毁了,蹲在地头直掉眼泪。”冯保许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说我掏钱买树苗,你再给我种。”就这样,冯保许成了苹果种植户。“一亩园顶十亩田”,几年后,冯保许成了上戈镇首个苹果万元户。
在何建业等人的帮扶下,上戈镇进行了种植结构大调整,全镇5.6万亩耕地,栽下了4.6万亩苹果,成为“中原苹果第一镇”。在上戈镇的示范下,洛宁县逐渐推广苹果种植,种植面积达20.5万亩,年产值约13亿元,从业人数4.5万人。
近年来,当扶贫攻坚的号角在豫西山区吹响,国家级贫困县洛宁又引入海升等农业龙头企业,引导苹果产业由传统模式转向全新模式,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在上戈镇的海升苹果种植基地,5000亩标准化苹果示范园内,果树整齐排列,苹果挂满枝头。基地负责人刘志刚介绍,基地采用矮砧密植栽培模式、肥水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省力、高效、高产的特点。“我们在疏果、打药、施肥等田间管理环节实现全机械化作业,省水60%,省肥70%,省土地80%,省人工90%,且早挂果,早见效,每亩净收益是传统种植模式的10倍左右。”刘志刚说。
曾长期外出务工的上戈镇庙洼村贫困户曲晓乐5年前到海升苹果种植基地工作,如今已成为管理800亩果园的管理员,根据各项农活的窗口期,安排人员按时完工是他的主要工作。“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孩子,还能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2017年,年收入8万元的曲晓乐一家脱贫,他计划学会了管理和技术后,自己承包100亩地种苹果。
2014年以来,洛宁积极推广矮砧密植种植模式,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苹果种植模式的调整方兴未艾,但小苹果早已带动致富大产业,仅近5年来,1100户贫困户通过种植苹果脱贫,3000余名贫困群众到企业就业增收。2019年5月,洛宁县脱贫摘帽。(记者王丁、韩朝阳)
(责编:梁秋坪、王欲然)
上一篇:“情景党课”把初心讲进心里
下一篇:“轨道”催生奇迹“智造”引领未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