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井冈翠竹“红”了(中国脱贫传奇⑥)

2019-12-05 16:20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图为江西干部学院“重走红军路”体验式教学。

 
 

  图为井冈山南山火炬广场。
  井冈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夜幕降临,李忠穿上灰色红军服,骑上小电驴,从厦坪镇的家出发去井冈山市区。路上有三五成群的男女老少,跟李忠一样穿红军服,或骑车或步行,还有人牵牛拉马,往同一方向赶。

  这“红军”汇成的独特景观,引得外地游客好奇拍照,本地人却早已习惯。旅游旺季,李忠和600多名乡亲每晚都汇集到市里的红军剧场,出演大型实景剧《井冈山》。白天,他们是农民、工人、理发师、摊贩、服务员,晚上就成了演员。

  近1个小时的实景演出,李忠和同伴们挑担、扛枪、抬担架,配合剧情和音乐上场下场十几趟,带牲口的农民还要管好自家的牛马和驴子不让乱跑。一晚下来,每人可以拿二三十元报酬。

  每月演出20多场,每位演员收入五六百元。钱不多,但在李忠还是贫困户时,没它就得勒紧裤腰带。李忠2016年脱贫,参加演出已经4年了。

  “喜欢演吗?”记者问。

  “蛮好噻,反正晚上也没事,就当锻炼身体咯。”李忠说。

  《井冈山》自2008年起上演,是当地的旅游名片,也是扶贫特色项目。实景演出的现场负责人、井冈山华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梅琴对记者说,公司选演员,优先找贫困户,“没角色也会弄个位置让他进去演”。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参与演出的不少人是烈士后代。“我们都是农民,不会演戏,但导演说了,你们是革命先烈的后代,能演好先辈的故事,所以我们就来演咯!”刘胜周乐呵呵地说。

  去年,《井冈山》演出门票收入达到3500万元,这个可观的数据,来自从四面八方赴井冈山参与红色旅游的人们。“国家强了,生活好了,想到井冈山听历史、看风景的人真不少呢!”李忠说。

  在距离黄洋界景区不远的神山村,一群穿戴红军服饰的游客正听村民左香云讲解神山村的今昔。穿红军服、吃红军餐、走红军道,是游客体验式旅游的一部分。

  左香云媳妇胡艳霞在厨房忙着做菜,中午有两桌客人要来她家吃饭。“还有两桌分给邻居了,忙不过来咯。”她说。

  之前,神山村穷了几十年,主要是村子太偏僻,原本适合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崇山峻岭,成了贫富间的天堑。

  “也不是说穷得要讨饭,但想了很多办法,就是挣不了钱。”胡艳霞回忆,他们夫妻养过猪,修过摩托车,日子却没起色。井冈山满山毛竹,他们就做手工竹制品,“骑摩托带几包货,花1个多小时到茨坪镇,卖给批发商,利润很薄,只够吃饭。”

  那时,“怎么干都富不起来”是整个神山村的心病。年轻人全出去了,村里200多号人走得只剩30多个老人孩子。

  井冈翠竹常绿,井冈山始终是中国的“精神高地”,当地人却没能靠这“天下第一竹”脱贫致富,“精神高地”长期是“经济洼地”。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雪来到神山村,走进村民张成德家,还用左香云家门口的石臼打了糍粑。

  从那以后,神山村定下了发展旅游这条路子,村民们猛然发现,原来在茨坪景区漫山可见的“红军”,“也可以来神山村啊!”

  高速路通了,房子外立面改造了,小广场建好了,贷款到位了,张成德开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左香云也跟着开了一家,彭德良开了井冈红茶专卖店,常年在外打工的彭清凉回来卖起了自酿的白酒、神山糍粑和土蜂蜜……

  2016年,来神山村的游客近10万人次,次年达到22万,2018年超过26万。借力红色旅游,神山村快速脱了贫,小康也近在眼前。现在的神山村有16家民宿、农家乐、特产商店,村里到处是醒目的招牌,家家贴着习总书记的照片。

  “今年我家又盖了一间房,还是做民宿。”张成德的老伴彭夏英告诉记者,“盖房子花了20多万,儿子在外打工赚的;装修花了14万,我们自己这两年赚的。”

  井冈山市扶贫办主任刘新介绍,井冈山正在发展“全域旅游”,向全市各乡镇推广特色民宿和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不再只是主景区的‘专利’,要让整个井冈山都受益。”

  《井冈山》实景剧有一幕是红军一度被迫撤离井冈山,一名女战士将襁褓中的婴儿托付给老乡,痛哭离去,又回头跑向老乡跪谢。这取材自真实故事的场景,让包括记者在内的现场观众湿了眼眶。熟悉的旋律响起:“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