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2019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暨第十八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9-12-07 09:37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2019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暨第十八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北京12月6日电 (梁秋坪)今日上午,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办的“2019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暨第十八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打造智慧服务型政府,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自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北京市、浙江省、福建省、广西自治区、四川省、青岛市、深圳市等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和区县政务信息化主管领导、代表,以及2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共4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黄子河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就数字化新趋势与数字政府建设做了主题发言。在会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吴志刚发布了《2019年中国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总报告》和《政务数据质量管理调查白皮书》这两本数字政府领域研究报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助理周亮发布2019年中国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结果。

在本次发布会上,2019年中国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结果显示,当前各地方、部门积极探索政府数字化转型或数字政府建设,在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模式、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提升,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重视统筹协调,数字政府建设逐渐制度化。截至2019年11月,全国32个省级单位中,有10个省级地方政府已出台并公开数字政府规划计划,指导数字政府建设。多个地区成立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构协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职能。

第二,加强集约建设,建设成效显著。全国政府网站数量由2015年初的8.4万家集约至2019年12月初的1.45万家。上海、浙江、陕西、宁夏等地统筹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北京、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成都等地加快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步伐。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多地统筹建成全省政务服务App。

第三,创新政务服务,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为了让百姓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多地政务部门始终坚持服务是推行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海、浙江、广东、贵阳、佛山等地深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体系,打通部门界限、优化业务流程,为企业群众提供集成服务。浙江、江西省联合推进跨区域数据共享,实现身份证等11本证照跨省互认。福建、广东、长沙等地开发集约化的移动端App或微信小程序,实现办事服务“掌上办”、“指尖办”。

第四,驱动数据赋能,促进治理能力提升。交通部、生态环境部、广东、山东、贵阳等地方、部门推进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气象局、上海、贵州等积极推进数据开发利用,释放数据红利。南京、扬州仪征、深圳宝安等地积极运用数据加强社会治理,辅助决策。

第五,深化技术创新,支撑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部分地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北京首都之窗“一网通查”搜索服务着力破解政务信息“找不到、找不快、找不准”问题。上海建立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汇聚多方数据资源,打通产学研用联通,在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改善民生服务。浙江创建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实现了电子票据全过程“上链盖戳”,保证票据的真实性和唯一性,提高监管效率。

该结果还指出,一些政府网站和同级政务新媒体服务渠道方面存在信息发布时间不同步、服务资源内容不一致性等现象;一些地方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在办事收费标准、办理机构名称等方面存在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情况;当前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以及无序开发利用现象待规范。

针对上述现象,主办方提出建议要加快完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体系。一是国家层面及地方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推动政务数据有序共享,理顺上下、左右协同体制机制。二是建议国家层面制定数字政府建设相关标准规范的,加强对各地数字政府建设的分类指导。三是建议各地进一步深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打破数据壁垒,明确数据共享种类、标准、范围、流程等,实现不同渠道数据同源,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四是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范,指导各地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完善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