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千里清流润濠江——广东对澳门供水保障纪实
新华社广州12月10日电 题:千里清流润濠江——广东对澳门供水保障纪实
一部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本“与水荒相斗”的历史。国家始终高度关注澳门同胞用水安全问题,60年来,珠澳共用一套水源系统,同饮珠江水,实施了珠江千里调水压咸潮的“壮举”。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对澳供水形成了更加稳定的合作机制。清流千里育濠江,澳门不再受水资源的局限,更好融入大湾区建设。
澳门缺水频告急
一座城市的供水,对澳门来讲,是不平凡的。
澳门区内地形多低矮丘陵,无河流湖泊,可蓄地表水条件差,不具备建大中型水库的条件,淡水资源奇缺。
年逾八十的李振铎曾任职澳门自来水股份公司24年,撰有《澳门水务500年》一书。澳门居民数百年主要依靠地下水供应,由于当时只有四五万人,地下水足够对付。普通居民多用井水,用肩挑水成为澳门人生活的时代印记。
“澳门一直想长远解决水源问题,不仅填海造水塘,还建立自来水厂,但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澳门人口超过10万,用水量激增,水荒初现。”李振铎回忆说,“用自来水要花蛮大一笔钱,居民更愿意用井水。由于打井太密,有两千多口,特别是枯水期,降雨量少,井水水质污染严重。”
据李振铎回忆,1955年4月,澳门第一次限制用水。随后10余年间,澳门又经历了多次停水。
水情危急,澳门同胞向广东求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1959年广东省政府决定筹建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库,澳门出资、珠海出力。1960年3月,竹仙洞水库对澳供水。
竹仙洞水库位于竹仙洞公园,在珠海全市20个水库中,竹仙洞水库离澳门最近,可利用自然落差向澳门供水,无需用电,60年来始终处于对澳供水“桥头堡”。
珠海水务局副局长许蓓蕾介绍,竹仙洞水库库容不大,单库难以支撑澳门用水,为了保证澳门用水,珠海陆续新建了多个泵站和水库,并通过管道、隧洞、明渠实现库库相连,增强对澳供水保障能力。
1980年珠海特区建立。城市建设、人口增加推动珠澳两地用水量与日俱增,加上珠海母亲河前山河污染严重,对澳供水再遇困难。广东决定“开发新水源”,西江磨刀门引水工程横空出世,一期工程在1988年告竣。
珠江径流量全国第二,西江为其干流。“西江磨刀门引水工程庞大,为了在两年半完成,一天24小时都有人在上班。”原珠海对澳门供水公司副董事长陈山说。
调度千里压咸潮
咸潮,对澳供水的“大敌”。
每年冬春时节,西江上游来水量减少,海水倒灌,咸潮沿磨刀门水道上溯,覆盖了取水点。
“为了取到淡水,世纪之交我们沿西江而上,先后建成广昌泵站、平岗泵站。”珠海水务集团副总经理方晔一直是对澳供水的参与者,“为了在枯水期快速抽水蓄满水库,每个泵站留下足够大的冗余。”
水库犹如城市的“水缸”,但珠海的水库小而分散,而咸潮期常常维持三四个月,“水缸”供给严重不足,珠澳居民枯水期喝咸水依然在所难免。
2003年冬季开始,珠江口持续发生特大咸潮,强度越来越大,持续期越来越长,咸度一度超过10000度,远超自来水国标的250度,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工业设备运营造成危害。
应对“咸潮危机”超出珠海能力范畴,国家开始调集各方力量赶赴珠江口“会诊”。2005年初,珠江千里应急调水压咸首次实施,通过调度西江上游天生桥、龙滩等水库,集中放水形成大流量压制咸潮。
“千里调水”谈何容易!原珠海水务局副局长钟惠明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他说:“协调工作非常复杂,涉及国家防总、珠江水利委、南方电网、各省水利部门以及各个水电站运营企业。技术要求极其复杂,各个水闸开关时间衔接,放水量,沿途监控水流变化,放少了无法压制咸潮,放多了会淹没周边农田村庄。”
8.5亿调水量、1300公里,西江水奔腾而下给珠海送来了5至7天的窗口期。当年,抢抽的2000多万立方米“救命水”,让珠澳居民度过了春节“水荒”。“远水解近渴。”方晔说,“此后,每年枯水期千里调水成为常态,调度方案也逐步走向精细化,现在窗口期为2天左右,效率更高了。”
为从根本上解决珠澳两地枯水期供水安全问题,2011年4月,国家工程竹银水源系统建成,库容达4333万立方米,至此珠海全市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
“澳门市民再没有感受到咸潮带来的影响。”澳门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朱伟文说。
吃水不忘挖井人
近日,一场例行的珠澳两地水务协调会议在珠海举行。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