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化发展优势为话语优势

2019-06-05 13:10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在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教工委日前举办的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六次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共和国一路走来:辉煌成就与内在逻辑”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深刻变革和辉煌成就,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化发展优势为话语优势,总结探讨了新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内在规律,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人民为什么“棒”的时代命题。本报今天特约刊登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王翔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且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作为全球第一大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奥秘,为世界所密切关注。究其玄奥,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精神、科学指导思想、选贤任能机制、社会动员能力、自我革命勇气成就了其所以“能”。

一是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国陷入了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坠入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之中。大浪淘沙,历史呼唤真正合格的使命担当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精神源于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神圣的历史责任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重塑民族自信、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二是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明确地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之上,并将之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科学指导思想。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强烈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鲜明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三是有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突出政治标准,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中国共产党选拔培养干部不仅突出政治标准,还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同时,注重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做好离退休干部、干部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干部工作。

四是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注重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严密的组织体系,把全国8900多万名共产党员联结成一个整体,构成其在一切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能力还体现在注重从思想上建党,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法宝,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