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在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的致辞

2019-12-26 11:01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文在寅总统,

  安倍晋三首相,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在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同各位企业家朋友见面。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本届峰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致力于促进中日韩合作的工商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今年对于中日韩合作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因为恰逢中日韩合作启动20周年。20年前,我们为了共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启动中日韩合作进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20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三国关系有起有伏,但中日韩之间的务实合作始终持续推进,究其原因,这符合三方共同利益和人民福祉。我们业已建立20多个对话交流机制,务实合作涵盖30多个领域,三国间人员往来进入3000万人次时代,贸易额突破7000亿美元。中日韩作为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三国各自取得的发展以及三方合作的日益深化,为促进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增添了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各国自身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速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在此背景下,中日韩应当发扬20年前合作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精神,以史为鉴,凝聚共识,团结协作,面向未来,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在这里,我提三点倡议:

  ——共同努力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1个多月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个成员国在泰国曼谷总体结束了谈判。这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将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力支持和有益补充,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制度体制的国家间建立互利共赢的自贸安排树立良好示范,也为地区国家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注入了动力。中日韩是谈判的坚定支持者,也将是直接受益者,应当保持合作势头,推动有关各方加快解决少数遗留问题,确保明年正式签署协议。

  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占世界近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约六分之一,三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互补性强。如何在已有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三国各自优势,推动经贸合作更上一层楼,让合作更好惠及三国民众?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愿与韩、日共同努力,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提升三国之间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使三国经贸合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这将是中日韩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以实际行动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也将为三国携手应对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共同努力扩大产能投资、科技创新合作。中日韩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在装备、技术、资金等方面各具优势,合作前景广阔。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我们要支持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共同开拓第四方市场,按照商业化原则成立中日韩共同投资基金,深化投融资安排,支持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中方倡议将2020年确定为“中日韩科技创新合作年”,扩大创新政策、技术和人才交流,搭建三方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共享合作平台。中方欢迎韩、日企业来华扩大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投资,支持三国企业扩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领域相互投资,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合作,持续提升互利合作水平。

  ——共同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有不断升级的超大规模市场,近14亿民众对优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特别是在养老、健康、育幼等领域迫切需要增加服务供给。同时,中国正在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将原来规定的2021年取消证券、期货、基金、寿险外资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韩、日企业在这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优势,欢迎你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来华开展现代服务业和金融合作。这既有利于三国应对老龄化、卫生健康、金融稳定等领域的共同挑战,也有助于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更好实现共同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2%,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我们有把握实现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在高基数基础上保持稳健增长,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这本身就是不断发展进步。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