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今日时讯: 人员无资质、场所无证照、价格不合理……这样“美牙”,不但毁牙还被坑钱!_网络曝光平台_焦点资讯

2020-02-16 11:38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想拥有明星同款美白牙齿吗?”当前在一些美容机构、微信朋友圈当中,“6D纳米炫齿浮雕”“冰瓷美牙”等价格不菲的“美牙”项目大量涌现。这些项目往往自诩为“黑科技”,宣称能为客户实现宣传图上的“美牙”效果。

  多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所谓“冰瓷牙”“晶瓷牙”“3D超薄瓷贴面”“零麻醉、零刺激、零破坏”等名目并不可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主任医师胡军介绍,所谓“高科技美牙”,大都只是噱头。只是通过在牙齿表面粘贴材料的“贴面技术”以改变牙色。如由非专业人士实施,风险不小。一是容易损伤牙齿正常性能,二是市面常用的树脂贴面容易变色并刺激牙龈病变。

TAG:

  她告诉记者,融易资讯网,美甲店老板通过电话召来一位自称“专业美牙师”的人士,由该人自带设备材料为王女士提供美牙服务。

  “美牙”高科技是假,高风险是真

人员无资质、场所无证照、价格不合理……这样“美牙”,不但毁牙还被坑钱!_网络曝光平台

2019-11-01 21:47栏目:生活

  ——线上购买“美牙”材料质量无保障,以成本价一两百倍卖出牟取暴利。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冰瓷美牙材料”,显示有仪器设备、美牙贴面材料等诸多产品出售。一家名为“展力德美牙材料批发”商家客服表示,店内最畅销的“美国3M材料”性价比最高,价格是100元,可用于40颗牙齿贴面。经记者测算,此类材料平均每颗牙成本仅为2.5元,而市场“美牙”收费标准却在500元/牙左右。业内人士认为,即便计入人工成本,这一成本价格比也明显不合理。另外,记者未发现该店所售材料有任何可靠质量证明文件或标识。

  “美牙”培训、购材、营销每一环节均涉嫌违法情形

  据王女士介绍,“美牙”之后牙齿虽然变白了,但口腔不适感却很强烈。她向“美牙师”提出后,融易快讯,被告知属操作后初期正常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能适应。当被王女士问及“美牙”资质方面的问题时,该“美牙师”反复强调不需要专业资质也可以做。

  这些“美牙”项目安全卫生吗?什么人在“动”你的牙齿?花钱不少到底是“美牙”还是毁牙?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有机构号称“零基础”5天培训就可上岗,培训方式严重违反卫生规范。搜索网络,记者发现存在大量“美牙”培训班广告。很快,吉安新闻,记者以学员名义与郑州BC冰瓷美学创始人王柯迪取得联系。他推荐记者去该机构位于郑州的学院进行学习,现在培训享受优惠价格9800元,只需学5天就能出师,之后做两三个客户就能回本,还能拿到一个由“国际执业口腔认证协会”出具的资格认证书。记者查询权威机构数据库,发现该组织并不存在。当记者表示完全没有医学经验时,王柯迪回复:“培训人人都可以学,包教会上手。”

  新华社杭州9月19日电 题:人员无资质、场所无证照、价格不合理……这样“美牙”,不但毁牙还被坑钱!

  不久后王女士口腔问题迅速恶化,严重影响进食、说话。至正规医院就医后被诊断出症状均由“美牙”贴面引起。记者还了解到,当地一位黄女士也有类似经历,经口腔医院诊断,她所做的“美牙”项目导致其前牙发生咬合干扰、牙龈出血炎症等问题。

  这种教学质量到底如何?记者在互联网平台上发现不少“纳米炫齿浮雕”“冰瓷美牙”操作教学宣传视频,视频中显示:开口器从塑料袋里拿出来、设备消毒不合规、手套尺寸不合、直接伸手捞拿酒精棉球……多名口腔科医生告诉记者,这些行为严重违反卫生规范,既不卫生也不专业,将给消费者健康带来重大风险。

  新华社记者张璇、黄筱、刘怀丕

  经了解,当前市场中推广美牙服务与培训的机构和个人大量出现。记者调查发现,这一行业已形成了“培训—购材—营销”完整运营链条,其中每一环节都存在涉嫌违法情形。

  “没有任何不适和副作用你就能告别黄牙!”杭州青年王女士在当地“安芯美甲美睫”店内,在店家强烈推荐下购买了16颗牙的“6D纳米炫齿浮雕”“美牙”项目,每颗牙收费500元,融易资讯网,共8000元。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