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不赚钱的共享汽车凭什么吸引车厂扎堆布局?_焦点资讯

2020-02-24 11:59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红橙黄绿青蓝紫,共享单车领域里的“彩虹大战”战火未熄,共享汽车就又大张旗鼓的来了。大量资本涌入、新的玩家不断增多……又是一个熟悉但也能够猜得到结局的故事。

  上个月,一汽、长安、东风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随着“国家队”的入场,出行领域的故事在这个夏季再次引发热潮。

备受资本青睐的共享汽车

  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可以说是最能够代表共享经济的产物了。但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让共享单车备受质疑,各种弊端纷纷暴露,资本市场对此也趋于冷静,前两年那样呈现出疯狂扩张之势一去不复返了。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要更加复杂,资金量更大。但是在如今这样的共享概念面前,共享汽车已经成为了风口上的猪,单车过后,汽车上场。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末,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投资,累计投资金额达到了1195.56亿元。其中2017年共享汽车共获得融资764.59亿元,投资者中不乏蚂蚁金服、真格基金、贝塔斯曼等明星投资机构,共享汽车成为了共享经济领域获得投资金额最高的行业。如果单从投融资金额上来看,共享汽车已经取代了共享单车成为共享经济最大的风口。

共享汽车盈利困难

  资本追逐共享汽车并非盲目,冷静下来再看,共享汽车的存在背后是有多方面因素的。

  首先是有需求。大城市交通拥堵,车位不足,购车上牌摇号,限行限号等政策,而共享汽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共享汽车成为解决人们出行需求的选择方式之一。

  另外政策上对于共享汽车也是给与鼓励和支持的。2017年8月,交通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共享汽车的积极意义,并明确指出对共享汽车涉及的车辆停放、充电基础设施等方面应给予扶持。除此之外,还鼓励分时租赁运营者采用信用管理替代押金管理。这一政策对于共享汽车运营商及用户来讲都是极大的利好。

  资本加持、政策助力,有了这些前提条件,共享汽车的发展本该顺风顺水,但事实并非如此。

  EZZY投入500辆宝马i3做共享汽车运营后名声大噪,但影响力却不及倒闭来得快。创始人付强表示,在实际运营过程中,EZZY每做一单都要赔钱,融来的钱也很快就被花完,过高的运营成本和狭窄的盈利通道最终拖垮了公司。

  不仅是EZZY,从行业发展之初到现在,共享汽车经历了许多生生死死。包括GoFun出行、EVCARD、盼达用车在内的共享汽车运营企业都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共享汽车是一个资产非常重的行业,暂时不考虑盈利问题,短期内也无法盈利。

  行业专家分析,汽车分时租赁(共享汽车)是个规模经济,有个门槛相当于分水岭,过了以后意味着企业经营成本下降、出租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这个分水岭应该是单城市布局8000-10000辆,如果达到这个规模后很多成本都会下降。但是短期内想要达到8000辆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一线城市,布局车辆要先解决牌照问题,更加困难。所以现在你用的共享汽车运营商都在亏钱。

不挣钱,整车厂却扎堆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开始,已经陆续有15家传统整车企业开始转型向移动出行领域,既包括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福特这样的跨国车企,也包括北汽、上汽、广汽、吉利、奇瑞、力帆这样的自主车企。最近一步是7月16日,一汽、长安、东风三方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打造共享出行领域的“国家队”。

  前面也提到了,布局共享汽车并不赚钱,但是车企为何扎堆入局呢?

  随便打开两个共享汽车APP,不难发现,共享汽车产品多以纯电动车为主,车型除了北汽、上汽、奇瑞、江淮、吉利、力帆等传统车企,还有威马、小鹏、云度等新造车势力也纷纷与共享汽车运营商合作,都想把自己的车型交给共享汽车。

  当然,对于车企而言,想要布局共享汽车,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布局了共享汽车,怎么让它来创造收益。专注做共享汽车的企业现阶段都无法盈利,整车厂入局,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消化自身产能,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车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双积分政策甚至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都作出了明确要求。拿新能源汽车来布局共享汽车,对车企而言,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