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单边主义没有未来(钟声)

2019-06-26 09:11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过去一年多来,美国不顾国际规则,四处挑起贸易摩擦,遭到国际社会共同反对。华盛顿一些人的极限施压没有吓倒任何一个国家,反倒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成了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最大受害者。

  随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日益临近,人们的这种感受更加深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网站刊发的文章强调,美国一些人对贸易的态度给大阪峰会带来了压力,美国政策与二十国集团传统上对低关税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相抵触。文章指出,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已经对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印度、日本、墨西哥、韩国、土耳其和欧盟等二十国集团成员推出或威胁推出关税措施。

  贸易领域四处挥舞关税大棒的背后,是美国外交政策中不断上升的单边主义思维。相比以往多在国际制度体系内阻碍全球治理变革,美国一些人如今的立场进一步倒退,“退群”成瘾、肆意破坏规则、不惜让全球治理体系破碎化。华盛顿一些人在处理外交问题时,热衷于高喊“美军正处于历史最强状态”,言下之意是所有人都要给美国让路。就这种心态,美国前财长雅各布·卢和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理查德·奈非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长文写道:“每一项政策都需要权衡利弊,然而(如今的)美国官员似乎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信念,即美国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经济和政治引力法则不再适用于它。”

  但世界并不是一个单纯比块头、凭气力进行较量的搏斗场,零和思维、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更占不了上风。美国一些人盲目信奉极端利己主义,肆意践踏规则,破坏全球治理体系。世界对这种任性行为的普遍担忧和同声谴责,表明单边主义思维已严重落后于时代,美国正在从参与全球治理的道义高地上跌落,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山巅之城”。

  国际体系对规则的需求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不断增强。当前,全球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持续不断,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上升。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凭一己之力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应对挑战离不开各国在制度规则框架内的携手合作。更何况,各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给全球造成的冲击,无疑更加强化了人们的这种认知。

  对于究竟需要建立怎样的国际规则体系,世界各国有着广泛共识。21世纪的今天,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不仅是国际道义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国际力量格局变化的必然要求。继续高举联合国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国际体系运转才能找到制度支撑,应对种种全球性挑战才有机制保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发出的提醒值得深思:“我们正在慢慢走向多极世界,这本身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演变,但正如历史告诉我们的那样,仅有多极化并不能保证和平。100年前,欧洲是多极的,但是合作和解决问题的多边框架并不存在,结果出现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

  细观中国应对中美贸易争端的做法,两条逻辑十分清晰:一是坚定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坚定捍卫国际规则。这两重逻辑辩证统一——中国对自身的利益、对世界的未来,有着清晰的界定,一个按规则行事的国际体系是时代趋势,也是各国根本利益所在。正因如此,中国的立场赢得了更多支持。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近日公开表示,中国在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秩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可以与中国共同捍卫国际贸易体系。这是对个别国家要求加强所谓对华施压的坚决否定,也是对中国正义立场的充分肯定。

  “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具体到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若想真正做到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尤须以一致立场共同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对多边主义的支持与捍卫。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24日 03 版)

(责编:宋子节、刘融)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