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共同开创中朝两党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

2019-06-27 10:22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仲夏的平壤,清风拂面,花香四溢。6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在中朝建交70周年的重要节点,成为两国关系交往史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近30个小时,11场活动。两天时间里,从机场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到参谒中朝友谊塔,再到机场热烈送行,金正恩委员长都高度重视,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出席活动。其间,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深入交流,畅谈传统友谊,探讨友好合作,共商和平稳定,擘画中朝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真诚的朋友:友好邻邦常来常往

20日中午,雨后初晴。平壤顺安机场,长长的红地毯向远方铺展,迎接来自中国的尊贵客人。

“我今天从下飞机到抵达住处,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中朝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

这是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时隔14年再次访问朝鲜,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访问朝鲜,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朝鲜《劳动新闻》发表社论:“友好邻邦的贵宾习近平总书记对朝鲜进行历史性访问,必将在朝中友好史上写下不可磨灭的新篇章。”

此时的平壤,处处涌动着浓浓的盛情、深深的情谊。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朝鲜有一份特殊的“缘分”——他到中央工作后,首次出访首站便是这个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

为迎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朝方给予最高规格礼遇。金正恩委员长为此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包括前期沟通协调和具体接待细节。

亲密的同志,真诚的朋友。两国友谊深深根植于人民心中。

从机场到住地,绵延27公里,25万多名各界朝鲜民众夹道欢迎。21辆礼兵摩托车护卫,街道草坪边,楼房阳台上,站满热情的民众。一面面鲜艳的国旗,一簇簇五彩的花束,随着“朝中友谊”的欢呼声浪此起彼伏。

从平壤街头到活动场所,中朝双语书写的红色条幅格外醒目:“热烈欢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同志!”“鲜血凝成的朝中两国人民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团结万岁!”

有一个环节体现用心之处——

习近平总书记和金正恩委员长专门在平壤黎明大街路口换乘敞篷车,站在缓慢行驶的敞篷车上,向簇拥在道路两旁的朝鲜民众挥手致意,欢呼声响彻平壤天空。汽车行至锦绣山太阳宫广场时,身着民族盛装的人群载歌载舞。习近平总书记走下车,同朝鲜党政领导干部和平壤市民代表一一握手。

有一个安排表达特殊情谊——

璀璨的烟火照亮奔涌的江水,欢快的喷泉变换不同的色彩。20日晚,大同江绫罗岛上的“五一”体育场流光溢彩。15万名观众,数万名演员,体操、声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一场精心创作的大型团体操和艺术演出,成为“朝中友谊万古长青”的新佳话。

这是朝鲜三大乐团国立交响乐团、功勋合唱团、三池渊管弦乐团首次联袂演出。《长江之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十五的月亮》《在希望的田野上》《祝你平安》……熟悉的旋律令人心潮澎湃。其中一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讲述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故事。匠心独具的编排,传递的是热情,表达的是敬重。

“为安排好我的访问,委员长同志既用心,也用情。”访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向金正恩委员长表达谢意。

金正恩委员长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朝鲜,是对朝鲜党、政府和人民的巨大鼓舞和政治支持,在朝中关系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高层交往,在中朝关系中历来发挥着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共品香茗,大连棒棰岛宾馆海边散步……过去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和金正恩委员长4次会晤,结下了深厚友谊,掀开了中朝关系崭新篇章。

“我这次访问朝鲜,就是为巩固中朝传统友谊、开辟中朝关系美好未来而来,为支持金正恩委员长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实施新战略路线而来,为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实现地区长治久安和发展繁荣而来。”

站在新起点,中朝最高领导人再次握手,明确了两国关系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宝贵的财富:传统友谊历久弥坚

21日中午,锦绣山迎宾馆,阳光灿烂,绿草茵茵。习近平总书记和金正恩委员长一道在庭院散步交谈。

在随后的会见中,两国领导人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访问实现了中朝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建交70周年这样的重要年份进行历史性互访,也实现了短短15个月内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些都是中朝传统友谊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每次会面,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提及中朝传统友好。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