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习近平浙江考察,这6个细节释放出什么信号?
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程瑶
【学习进行时】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这次考察有哪些看点?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他深入港口、企业、农村、生态湿地等,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
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习近平已先后4次到地方考察调研,每一次关注的重点都与疫情防控的形势紧密相关。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显得愈加紧迫。
总书记此次考察去的地方、关注的问题、提出的要求都蕴含着深意。特别是考察中的一些细节,释放了重要信号,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细节1 首站来到港口,冒雨察看码头
3月29日,习近平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宁波舟山港。这不仅体现了习近平对复工复产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港口对于当前经济运行的重要影响。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供应链、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而宁波舟山港又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关键之关键。这里率先恢复生产,对推动我国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物流体系、恢复全球产业链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因如此,习近平不但考察第一站就来到这里,还冒雨察看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了解港口作业情况。考察首站的安排传递了一个有力信号:中国不仅将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还将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
细节2 对中小型民营制造业企业格外关注
3月29日,习近平考察了中小型民营制造业企业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这家企业,规模是中小型,所有制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类别是实体经济,信号意义再明显不过。
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这次疫情对各类企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处境更为困难。他们能不能渡过难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对于各类企业处境,党中央高度重视,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随着疫情形势发展变化还将及时进行完善。党中央特别考虑到了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正如习近平鼓励的那样,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支持下,一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更好发展。
细节3 重回“两山论”发祥地看变化
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考察调研。15年前,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该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次来余村,看到村里的大变化,习近平说,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
余村之变,最关键的是15年如一日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致富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生态效益必将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美丽乡村也将变成现实。
细节4 保护湿地生态的4个“不能”
3月31日,习近平在杭州考察的第一站,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看到水草丰美、绿意盎然的西溪湿地,习近平指出了保护湿地原生态的重要性。他尤其强调了4个“不能”: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习近平对于城市湿地的关注和保护,体现了他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把握,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持,对人民利益的重视。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体现。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