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严防“达标赛”变为“锦标赛”
原标题:严防“达标赛”变为“锦标赛”
2017年7月,贵州省丹寨县的丹寨万达小镇对外开放,为700余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有力助推了丹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图为7月2日,苗族妇女在丹寨万达小镇展示苗族蜡染技艺。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国务院扶贫办7月2日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从今年7月初开始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2018年宣布脱贫摘帽的283个县按20%的比例进行抽查。
此次抽查有哪些亮点和重点?抽查将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更生,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副司长杨炼,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等对贫困县脱贫摘帽抽查问题进行了详解。
我国贫困县摘帽进程过半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从2018年起,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由各省区市统一组织实施,并对退出贫困县的质量负责,中央进行抽查。
2018年,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共有284个贫困县申请退出。截至今年5月中旬,283个贫困县通过省级专项评估检查,由省级人民政府宣布脱贫摘帽,中西部22个省区市第一次均有贫困县退出。
“至此,全国共有43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占全部贫困县的52.4%,贫困县摘帽进程过半,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步伐加快。”夏更生说。
夏更生介绍,各地评估检查结果显示,283个摘帽县中,中部地区114个县综合贫困发生率全部低于2%,西部地区169个县全部低于3%。错退率、漏评率全部低于2%。有86.57%的县未发现错退,90.46%未发现漏评,81.27%既未发现错退又未发现漏评,较2017年摘帽县分别高10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脱贫退出质量明显进一步提高。脱贫摘帽的群众认可度均超过90%,贫困县摘帽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
“评估检查中也发现,在产业发展、到户帮扶措施、后续帮扶计划和巩固提升安排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薄弱环节。”夏更生说。
从7月开始,国务院扶贫办将首次开展对283个摘帽贫困县的抽查,对退出程序规范性、标准准确性和结果真实性进行检验。抽查将对283个脱贫摘帽县按20%比例进行抽查,共抽查60个县,实现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全覆盖。
打好抽查手段“组合拳”
对于此次抽查的内容和重点,各退出的贫困县都十分关注。
“一是抽查省市县三级贫困县退出相关材料等,查各省区市履行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专项评估检查以及公示公告等贫困县退出程序情况,看省级开展贫困县退出程序是否规范;二是抽查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工作方案等,查各省区市专项评估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看是否存在拔高标准或降低标准的情况;三是抽取省级评估检查数据和调查问卷,查实地调查工作质量和问卷完成质量等,看评估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夏更生说,从数据指标上看,就是查综合贫困发生率中部地区是否降至2%以下、西部降至3%以下,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是否低于2%,群众认可度是否达到90%。
夏更生介绍,从抽查手段上看,将采取第三方评估、暗访和相关部门提供情况相结合的方式,打好抽查“组合拳”。抽查工作组将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第三方评估与暗访、部门平时掌握情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研判抽查结果。
“为保障抽查结果的真实可信,我们一直把群众的认可度当作贫困县退出的最重要指标。群众满意度测评对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贫困村的非贫困人口,三是县、乡、村干部。”杨炼介绍,对于贫困人口,抽查人员将具体询问脱贫政策落实结果是否满意等问题;针对非贫困人口,将询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改善是否满意等问题;针对县、乡、村干部,主要询问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情况是否满意。对于三部分内容分别按照50%、30%、20%的权重计算整体满意度。
脱贫摘帽抽查不得增加基层负担
数据显示,此次抽查中,第三方评估人员共计2331人,其中,评估专家246人,占10.55%,他们熟悉脱贫攻坚政策,了解农村情况,评估经验丰富;评估人员2085人,主要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过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的占50%以上。
汪三贵介绍,为保证抽查结果的准确性,每个县的评估团队都是“双带”,即以老带新、专家带学生。国务院扶贫办负责集中培训第三方评估牵头机构、核心专家和骨干人员,内容包括脱贫攻坚政策、评估标准、操作规程、调查技巧、系统操作等。各牵头机构负责对本评估团队开展全员培训。第三方评估人员全员考试考核上岗,考试合格率90%以上方可参加抽查工作,不合格的坚决不用。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