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岗位需求多、培训重实践…电商成大学生就业新选择

2020-06-28 18:01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近年来,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吸纳就业能力突出。2019年5月,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31.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4700万人,同比增长10.6%。

“今年以来,生鲜零售、教育、医疗等行业的线上业态迎来爆发性增长。新产业新业态,对人才需求旺盛。”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说,电商在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中作用明显。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电商产业普及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吸纳就业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那么,今年电子商务行业预计能吸纳多少高校毕业生就业?

智联招聘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一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位列就业景气较好的10个行业,该行业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为3.55,高于全国平均值1.38,说明招聘需求高于求职供给。

伍超明认为,如果电商从业人员继续保持10.6%增速,规模将超过5200万人。在线上交易增长的大背景下,保守估计今年电商行业将新增就业超52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将成为增长主力。

“结合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与行业发展态势等多方面因素,电商行业预计能吸纳约200万名高校毕业生。”苏宁易购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殷霞说,就业行业趋势显示,电子商务受欢迎程度很高。

不少电商企业都出台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计划。比如,苏宁推出管培生招聘计划和互联网店长工程招聘计划,目前已招聘约5000名高校毕业生。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岗位需求更细分

电商招聘中,各垂直业态需求也有差异。

近来业务量激增的生鲜电商、教育电商招聘力度不减。“今年我们计划招聘超过1000名高校毕业生,是去年的30多倍。”叮咚买菜招聘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招聘350人,第一批应届管培生已入职培训。学而思网校今年校招近2万个岗位,工作地分布在北京、武汉等15个城市,岗位需求量尤其大。

在线旅游、货运电商等行业中,携程毕业生招聘有百人规模,主要岗位是后台研发、测试开发、前端开发。货拉拉则提供了技术类、产品类、市场类等岗位,目前已招聘90多人入职。

“电商企业构成的生态庞大,因而职业类型多种多样,就业形式也非常多元。”崔丽丽说,许多内容类平台采取的是用户生产内容形式,高校毕业生只要有好的创意、能够产出优秀的内容,也可以选择在这样的平台就业并实现个人价值。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电商行业招聘,将呈现出哪些趋势性特征?

——新业态勃兴催生一批新职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网红经济等产业链日渐清晰,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这些都对电商行业的渠道管理、营销方式、商业模式等带来深刻影响,更多新岗位也在涌现。”天津铸源健康科技集团董事长许德宇说,公司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已全面启动高校招聘,在招商、线下体验店、运营等环节都有招聘计划。

以直播电商为例,无论是前端的网络主播、主播经纪人、场景包装师、直播讲师、直播内容编辑、选品师等新岗位,还是后端的技术运维,都吸引越来越多毕业生加入。

——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运营,岗位需求更细分。“车智汇智能终端收集的动态数据,技术人员将进行建模与分析,据此来支撑前端的运作。随着APP的功能越来越细分,我们招聘的相关电子商务岗位也越来越细分,力图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提升用户体验。”亚美科技公司董事长江勇说,今年计划招聘嵌入式软件、硬件、总线和固件测试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50名。

——融合发展更需要复合型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未来行业趋势将是线上和线下服务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的岗位与科技行业、社交媒体等的关联也会更紧密。懂用户、会社群营销、熟悉互联网的求职对象将会是电商行业的重点需求人才。

远程入职、加强培训,让毕业生更好就业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毕业生招聘在各环节都面临新挑战。如何招得到?怎样促上岗?各家电商企业都在克服难点、打通堵点。

“我们今年招聘计划较往年大幅增加,但在开源、选拔和入职阶段都面临一些难点。”美团校园招聘负责人周晓明介绍,由于无法进入高校招聘宣讲,美团面向几十所高校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辅导,指导学生准备简历、面试、择业、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等。“经过近3个月在线宣讲,覆盖国内数百所高校,我们收到数万份简历,目前已发出数千个录取通知。”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