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携程离复苏还有多远?

2020-10-03 10:18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在线旅游巨头携程网(TCOM.O,下称携程)公布了一份好于预期的中报,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完全恢复元气。

  一方面,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近期欧洲部分国家又出现了第二波疫情的苗头。由此,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携程,现在还只能“坡脚”前行,国际业务何时能恢复仍看不到曙光。

  另一方面,虽然携程业绩已经开始恢复,但二季度整体仍处在亏损状态。此外,大额商誉风险和利息支出压力也是携程需要面对的难题。

  Q2业绩究竟如何?

  疫情对在线旅游影响有多大?从梁建章每次迥异的直播风格,都能感受到携程的焦虑。

  事实上,携程复苏情况好于预期。携程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1.6亿元,市场预期为23.3亿元,去年同期86.91亿元,同比下降64%,环比下降33%。每股亏损1.93元,市场预期亏损4.03元。另外,携程还给出了今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指引,预计携程第三季度的运营利润可以达到12亿到13亿元,环比实现盈利。

  携程亮眼的数据离不开梁建章每次直播奋力吆喝。截至9月23日,以“BOSS直播”为核心的携程直播体系累计交易额超过17亿元,为境外高星酒店带货超1亿元。

  携程上半年营业收入78.91亿元,去年同期为168.6亿元。上半年累计净亏损为58.25亿元。2019年上半年,携程实现净利润42.1亿元。

  界面新闻研究部携程业务分为航空售票、酒店业务、旅游及其他三部分。其中,航空售票、酒店业务是携程两大支柱业务,也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业务。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恒洞金(消息,航空和酒店业务分别同比下降了28%和61%,由于第二季度国内疫情好转,今年上半年携程实现航空售票和酒店预订业务收入11.5亿元和12.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6.2%和63.2%。

  界面新闻研究部携程业绩恢复主要由酒店预订业务带动。第二季度酒店预订业务的营收数据环比上升9%,这主要得益于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不过,携程票务预订业务仍不乐观。与一季度营收数据相比,二季度营收环比大幅下降52%。这和携程近年来拓展毛利率更高的国际业务不无关系。由于国际游尚未恢复,国际票务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此外,今年五一假期时间较短,长途游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航空出行。值得一提的是,携程第二季度商旅管理业务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下降47%,但环比大幅上升29%。

  与国内业务复苏不同的是,携程海外业务受影响更为明显。机票海外业务主要来源于2016年携程17.4亿美元收购的国际票务搜索平台天巡(Skyscanner)。天巡总部位于英国爱丁堡,是全球领先的旅行搜索平台,可搜索超过1000家航空公司的上百万条线路,并进行比价。其国际票务预订业务占营收80%以上。被携程收购后,天巡也一直保持独立运营。

  携程二季度业绩表现还“过得去”的另一个原因是携程用心“节流”。

  界面新闻研究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三方面来看,携程Q2延续了Q1的压减。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分别同比下降31.8%和68.6%。携程一季度管理费用异常增长135.7%,携程解释称“为取消客房预订向酒店支付赔偿的12亿坏账准备金”,“剔除坏账准备,行政费用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9%”。第二季度,携程的管理费用已经恢复正常,同比下降36.7%。

  在三费管控下,携程第二季度实现了亏损大幅收窄。

  两大难题

  疫情对OTC行业的影响毋庸置疑。虽然从第二季度数据来看情况有所好转,但由于携程自身的历史包袱,恢复元气难度不小。

  难题之一是一路扩张并购形成的大额商誉。截止今年半年报,携程商誉已经高达593.3亿元,约占净资产的55%。携程无形资产和商誉合计也已经达到726.5亿元,占到了净资产的68%。

  携程的这些商誉主要包括:2015年收购去哪儿网,增加商誉430亿元;2016年收购天巡网(Sky scanner)增加商誉95亿元;2018年携程增持自己控股的一家线下旅行社,增加商誉12亿元。

  新冠疫情持续时间越长,这些依赖旅游产业的并购项目受影响程度越高,甚至会引发商誉减值。尤其是以海外业务为主的天巡95亿元商誉,一旦减值会给原本就已处于亏损状态的携程再添一记重拳。

  更糟糕的是,商誉一旦减值就意味着资产大幅缩水,那么负债率就会突然高涨,这会威胁携程的债务融资能力。而且,长期来看,商誉减值意味着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已经发生了恶化。

  利息支出压力是携程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难题。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