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5个地震重点预警区将实现“秒级预警”

2019-09-09 02:01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福建地震预警”手机APP截图。福建省地震局供图

  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校长陈良平介绍学校安装的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的情况。中国地震局供图

  福建省晋江市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分中心,技术人员模拟演示终端机发出预警信息的情景。新京报记者 周依 摄

  “四川长宁6·17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天,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火了。但鲜为人知的是,福建省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先行示范区,已逐渐形成官方推广样本的“福建经验”,并自2018年起,正式对外发布预警信息。

  今年4月18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福建省地震预警系统在震后26秒发布地震预警第一报,为福建各地赢得45至96秒不等的预警时间。

  目前,我国已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并陆续在京津冀、福建、兰州和川滇交界地区建成预警示范系统上线运行。但仅福建地区初步建起覆盖全省、具有明确规范的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体系,并向社会实际提供服务。

  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是,地震预警服务何时能覆盖全国?距离全面的地震预警能力,我们还有多少路要走?

  “令人安心”的警报声

  台湾花莲6.7级地震发生时,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的初一学生柯靖怡正趴在教室课桌上午睡。这是期中考的第二天,大家像往常一样午休,为下午的考试做准备。

  突然,教学楼的4个高音喇叭同时响起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伴随着“请注意避震”的语音提示。声音来自安装在校门口和教学楼入口处的定制化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此刻,终端机顶部的警报灯亮起,屏幕弹出破坏性地震波达到此地的倒计时,下方注有发震时间、地点、震级、本地烈度、震中距等信息。老师立即组织学生避震和疏散。

  由于学校常年组织避震疏散演练,大家对这套流程“已经很熟练”:根据应急预案,一楼师生直接疏散,柯靖怡所在的二层及更高楼层的人则留在教室,躲进课桌边上的“三角区”,用书包顶在头上,待喇叭发出“警报解除”的声响,再疏散到操场上。

  震感来袭。在这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教学楼内,二楼的感受并不明显,四楼的学生感到些许摇晃。“当时有一点怕,但是不慌。”柯靖怡说,收到预警信息后,比较安心。

  她回忆,在学校安装预警终端前,因为不知道何时有地震、震级多大,大家只能“凭感觉”。有一次楼上搬桌子,有同学以为发生了地震,立刻躲到桌子底下。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内置有智能芯片,与福建地震台网的大数据库连接,预警触发后就自动发出警报。”该终端设备的开发、维护商,厦门帝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基础介绍,终端机顶部共有红、橙、黄、蓝四个预警灯,对应本地预估烈度的四个警报级别。预警时机器会同步播放语音,通过外接扩音设备和学校广播系统等可扩大传播效果。

  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危福泉介绍,福建省建立的这套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体系,可向全省单位和个人提供包括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速报信息、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在内的地震预警服务。截至今年5月31日,福建已建成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8976处,累计移动客户端下载用户36000个。

  根据计划,到2020年,福建共将在全省18400个学校、社区(村)建设地震预警信息专用接收终端。同时,该终端将作为全省预警信息发布“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灾害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提供服务。

  “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技术系统

  信息服务是地震预警系统到达公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次预警的完成,需要地震监测网络、地震数据处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技术系统作为前端支撑。

  长宁6·17地震发生后,“地震预警”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福建地震监测预警中心,福建省地震局监测中心总设计师韦永祥站在一块由波形图、地图和各类图表组成的大屏幕前,让技术人员在电脑中输入模拟一次台湾海峡地震的信息参数,来演示地震发生时,系统监测并生成预警信息、在终端上发布的过程。

  演示开始后,大屏幕上的参数和图像急剧变化。在一旁的六块小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省各台站的监控界面、预警发布界面等画面。

  这一系统于2012年9月在福建上线运行。此前,中国地震局从理论研究到实践,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准备。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