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智联招聘陷“多事之秋”:简历泄露风波尚未平息 又卷入博彩骗局事件

2020-12-19 18:39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用户在浏览智联招聘网站时,发现一家位于广州的公司正在以3-4万元的月薪招聘客房服务员。在用户以“求职者”身份向该企业投递了一份几乎是空白的简历后,相关招聘人员很快就发来自己的微信号。

  “求职者”通过后续询问以及查看此人的朋友圈发现,这家公司在智联招聘打着招聘“客房服务员”的幌子,疑似招募性工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多天前,智联招聘还遭曝出“简历泄露”事件。一位信息贩子称,他手握十万条个人简历,这些数据只需40元。据媒体报道,简历信息中有智联招聘的LOGO。彼时,智联方面回复称,将进行内部调查,但至今未公布调查结果。

  智联招聘创建于1994年,目前拥有1.8亿职场人用户,恒洞金(消息,累计合作企业达456万。对于前述“情色招聘”事件,智联招聘一位负责人回应称,看到相关报道后,已首先针对该企业进行调查。

  据《南方都市报》消息,智联方面还表示,智联招聘作为人力资源机构,不具备审核企业实际营业内容的权力。“我们只能把关这个企业是否合规,是否具备工商管理局审批注册的营业执照。而且出现了问题之后,最重要的是看我们怎么应对,接到这种反馈,我们肯定会马上跟进处理。”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时间财经,智联招聘的上述回复,实际是不负责任的。毕竟大家在求职过程中,首先是基于对网站的信任,智联招聘作为信息平台的发布方,对于明显的违法和不法信息,没有尽到专门的审核职责,这无疑存在巨大问题。

  江瀚还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自身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合规性管理,避免风险传递。如果风险呈聚集性态势的话,智联招聘一定会受到很大损失。

  时间财经就“简历泄露”一事最新进展及“情色招聘”等联系智联招聘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博彩骗局”

  时间财经查阅聚举报发现,除“情色招聘”事件外,智联招聘还遭曝卷入多起“博彩骗局”事件。

  

 

  

来源:聚举报

  聚举报显示,2019年12月,黄女士通过智联招聘添加了一个QQ号寻找兼职,但所谓的“兼职”,实际是在网上的App下注,即赌博。据称,因为这则招聘信息,黄女士已经损失59.71万元,她要求平台对此进行赔偿。

  《受案回执》显示,今年6月,黄女士已在成都报案。黄女士声称,她是2019年12月受骗,但截至2020年6月,该招聘公司仍出现在智联招聘网站上。

  之后,智联客服对黄女士的举报回复称,经查询,客户在智联招聘添加了一家企业的QQ后遭骗钱,并对此要求赔偿。经多次致电核实此情况,客户电话均无人接听。

  无独有偶。根据聚举报,用户孙先生也称,他通过智联招聘向一家公司投递了简历,却一步步遭诱拐至赌博网站。

  

 

  

来源:聚举报

  孙先生质疑称,这种赌博网站招聘“下注手”,怎么可以堂而皇之的去智联招聘招人?智联招聘的审核人员消失了吗?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是不是接下来什么样的犯罪行为都可以在智联招聘这个平台出现?

  随后,智联客服回复称,已经对违规账号拉黑处理并安抚致歉用户。智联招聘对职位和公司真实性严格把关,但企业引导用户添加微信以线下形式行骗的行为,智联无法通过后台直接识别,所以无法控制。

  多次发生“简历泄露”

  据上游新闻消息,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16万余份,一份信息遭卖5元左右。

  根据检方指控,智联招聘个人简历信息分别通过与智联招聘公司无关人员黄某,以及智联招聘公司内部员工卢某和王某流出,最终流向淘宝店主郑某。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智联招聘员工卢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罚金人民币五万元;王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罚金人民币五万元。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在2019年发生“简历泄露”事件时,智联招聘负责人称,对案件的发生向广大消费者表示歉意,同时表示,今后公司将推出一系列举措,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