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换血的一代演化证券学”点亮乡村希望
本报北京9月9日电“孩子们毕业那天,他们走一截就回过头跟我挥手,再走一截又回头,跳起来挥舞着双手。我看着他们逐渐缩小的背影,慢慢体会到,他们不仅是我的学生,更是我的孩子……”9月9日,10名年轻的特岗教师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们作了一场报告。当特岗教师杨瑞讲到自己和全校仅有的7个孩子的故事时,很多学生流下感动的泪水。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青春在讲台上闪光——2019年优秀特岗教师全国巡回报告”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最后一场活动。湖北省丹江口市龙山镇彭家沟小学的蔡明镜、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回民中学的王行、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三小学的巴世阳等10名特岗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曾几何时,“教师荒”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症结之一,为此,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今年是“特岗计划”实施的第14个年头。14年来,“特岗计划”共吸引75万名年轻教师奔赴中西部地区的1000多个县,为3.7万所农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说,今年有多达10万名毕业生成为特岗教师,他们被誉为农村教师队伍“换血的一代”。
7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杨瑞2013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大学,被分配到长春市农安县洼中高农场中学任教。
杨瑞还记得校长接自己到学校那天的情景。两个人骑着摩托车在大片的玉米田里穿行,杨瑞问学校共有多少学生,校长支支吾吾地回答:“不到一百人吧。”
“我一到学校,就傻了眼。整个学校只剩下一个年级,整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整个班只有7个学生。而我刚到校,就成为全校学生的班主任。”杨瑞说,虽然实际情况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但是自己并没有觉得被骗了,反而很感动。“学生少一点不打紧,我对他们可以更精心一点。”
但是杨瑞没有想到的是,这7个孩子也差一点儿没保住。
一天早自习时,学生小丹突然对杨瑞说不想再念书了,因为他家里条件不好,自己念书也没什么出路,还不如早点出去挣钱。小丹这么一说,另外6个孩子也动摇了,也想辍学。
“我的脑袋‘轰’的一声响,如果孩子们都不上学了,他们以后可怎么办。”杨瑞说。
那天放学,杨瑞赶紧约校长一起走访了小丹家。小丹的父母在外打工,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小丹的奶奶见到杨瑞和校长后就气鼓鼓地埋怨,说学校没有把她孙子教好,读书也没什么用。
杨瑞赶紧向小丹奶奶保证,自己一定会好好教孩子,一定会让孩子有出息。他陪着小丹奶奶聊天,直到平复了小丹奶奶的情绪。
说服了小丹奶奶后,杨瑞和校长又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稳住了家长的心。“此后,我们每个月都坚持家访,不断和家长保持联系。”杨瑞说,即使只有7个孩子也“一个都不能少”。
最终,2015年6月,7个孩子参加中考,竟然有5个孩子超过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类似的故事几乎在每位特岗教师身上都发生过。
张杰和王秀秀是一对特岗教师夫妻,他们二人被分到山西的林家坪镇初中,“刚接班时,全班58人,来报到的只有30多个。”张杰说,于是,两个人开始一家一家地跑、一户一户地劝,最终劝回了20多个孩子。
办法总比困难多
从现代化的城市到偏远贫困的农村,特岗教师必然会经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山西师范大学的杨晓帅,毕业后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太平庄中心学校做特岗教师。这是一所地处山西、河北、内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学校,办学条件非常简陋。“我们7名老师睡在老教室改建的大通铺上,夏天屋顶会漏雨,冬天生两个火炉都冷得直哆嗦。”杨晓帅说。
特岗教师更怕的是教学条件不好。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希望能好好利用这些技术,让乡村教育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杨晓帅说。但他一到学校就傻眼了:学校只有两台很破的旧电脑,其中一台还是586机型,“运行很慢,吱吱嘎嘎地响”。
其实,不要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些孩子连简单的沟通都有困难。杨晓帅带的班有51个学生,其中有39人是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大都没有上过幼儿园,很多孩子对普通话既听不懂也不会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放在这些年轻的特岗教师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不过,这些年轻人没有一味抱怨条件不好,更没有被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吓跑,他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