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人与自然比周更大的老虎和谐共生
图①: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四川省都江堰基地,大熊猫幼崽在玩耍。
资料图片
图②: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湿地观鸟园,牛背鹭在给小鸟喂食。
许昌亮摄(影像中国)
图③:辽宁省盘锦市,红海滩风光秀美。
影像中国
绚丽的秋叶,壮阔的草原,青翠的山岚,奔腾的江河,碧蓝的大海……正是金秋时节,神州大地的如画江山,怎不让人心旷神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生态状况显著改善,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向全世界亮出的新名片。
持续增绿,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今年2月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居全球首位。
持续治沙,荒漠化沙化趋势逆转。自2004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以来,连续三次监测结果均显示:我国荒漠化沙化面积呈持续缩减趋势。“沙逼人退”转变为“人进沙退”。
持续减排,温室气体排放大幅降低。2018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5.8%,提前完成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至45%的目标,为实现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奠定了坚实基础。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取得世界点赞的新进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中华大地将遍布悦目醉心的风景。
陕西省延安市山王河村大力退耕还林
穷山沟模样变
本报记者 高 炳
延安市安塞区砖窑湾镇山王河村,山后的老马山牧场里,村支书张军明正带领着村民修枝剪杈。刺槐、沙棘漫山遍野,山桃、山杏郁郁葱葱,2600亩林地绿意盎然。
在张军明记忆里,儿时的山王河村是这样的:“院前屋后,都是荒山。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羊子满山散牧,把草芽芽也啃得精光。”
1999年,24岁的张军明从村头的喇叭里,第一次听说“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荒坡植绿,祖祖辈辈遭受黄沙肆虐的山王河人,吹响了“绿色冲锋号”。
张军明和父亲承包了老马山牧场,含辛茹苦,先后植树30万株。整个山王河村,男女老少扛锹挥锄、种树植草,热火朝天。20年植绿护绿,山王河终于“换了模样”。
如今,村里2万多亩退耕地已全部褪去黄沙、披上绿衣。由黄变绿,由绿变美,山王河村的“颜值”连连升级。生态好转的山王河,发展起经济林等产业,日子越过越美。
在延安,20年来,“绿色画笔”绘出精彩画卷:截至去年底,延安退耕还林近1100万亩,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1.3%,入黄河泥沙量比20年前降低了88%。
点 睛
二十载持续退耕还林,延安给出精彩答卷。在老区的沟沟峁峁里,无数个“张军明”手拉肩扛,挥汗如雨,用心血浇灌出一片片绿荫。
退耕还林二十载,延安人日益自觉地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百姓,正全力以赴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山坡要“被子”,农民要“票子”,能否兼得?退耕还林之初,不少人有些担忧。延安等地的人们用心呵护生态,换来大自然的馈赠。二者的共赢证明,大地的“被子”与百姓的“票子”,绝非“单选题”。
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暖泉河林场参建国家公园
护林人干劲足
本报记者 刘梦丹
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暖泉河林场的巡护员梁奉恩,前年退休了,儿子多次劝他去城里,可他和老伴还是愿意留在这片密林深处,为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尽一份力。现在,已经62岁的他每天背着GPS设备、照相机、笔记本、干粮等,走30多里山路仔细巡护。“我要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梁奉恩说。
30多年前,梁奉恩的身份是猎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梁奉恩发现,这林子里的动物越来越少。林子需要保护起来,不能再继续做猎人了!2004年,梁奉恩正式成为东北虎巡护员。当过猎人的经历,让梁奉恩有着别的巡护员没有的优势。兽套可能下在哪个角落,他清清楚楚,复杂的套子,几分钟就能清除干净。
2017年的一天,梁奉恩照常上山巡护,发现雪地里有个清晰可见的老虎爪印,他兴奋极了,赶忙从背包里掏出照相机拍下来。就在这时,一声低沉的虎啸让他一瞬间变成了“木头人儿”。后来,他慢慢退到了安全区,心里既害怕又高兴。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