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全球合作的贡献者劲舞团长房名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019-09-28 19:42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关键词:亚投行 

  讲述者:亚投行副行长兼秘书长丹尼·亚历山大

  点亮发展繁荣大道

  本报记者 陈尚文 程是颉

  2016年1月16日,习近平主席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标志雕塑“点石成金”揭幕,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正式启航。

  来自英国的亚投行副行长兼秘书长丹尼·亚历山大,参与并见证了亚投行的诞生与成长。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筹建亚投行倡议后,英国政府意识到,亚投行必将成为全球多边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任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和英国财政部首席秘书丹尼·亚历山大为此积极奔走。“成为创始成员是英国政府做出的关键决策之一”,丹尼·亚历山大表示,这一决定将深化英国与亚洲经济体的联系。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开展投资合作,将为全球发展带来潜在利益。

  不断扩容的亚投行“朋友圈”展现了中国倡议的蓬勃生命力。目前亚投行成员数量已增至100个,占全球人口的78%、全球GDP的63%。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塔吉克斯坦努列克水电站、孟加拉国输配电系统升级改造……一个个亚投行项目,点亮了各方发展繁荣的大道,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丹尼·亚历山大自豪地说:“亚投行的成功,证明了多边合作对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在丹尼·亚历山大看来,秉持“精简、廉洁、绿色”核心理念,坚持高效运作、良性治理和高标准,以多元文化促进多边创新与合作,正是亚投行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中国入世

  讲述者: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

  积极融入世界经济

  本报记者 曲 颂 白紫微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正式签署。经过15年艰苦努力,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迈出了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

  入世之路,并不轻松。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回想起那段历史感慨不已:中国能否适应好国际规则,能否被世界更好容纳,能否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发展自己,“这在当时,都是未知数。要真正按世贸组织的规则搞市场经济,也需要克服极大困难,要尽力寻找共同语言。” 最终,“开放才能取得更好发展”的强烈信念,支持着中国勇敢面对世界经济汪洋大海中的风浪旋涡。

  入世18年来,中国自身发展成就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都充分证明,积极融入全球市场这一步是正确的。中国在各方面充分履行入世承诺,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维护者。

  龙永图表示,面对当前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受阻的挑战,中国勇敢承担国际责任,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宝贵动力。他说:“习近平主席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呼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旗,在全世界起到了引领作用。”

  中国是合作共赢理念的倡导者。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

  

  关键词:也门撤侨

  讲述者:中国驻牙买加大使、时任驻也门大使田琦

  祖国是最坚强后盾

  本报记者 刘旭霞

  2015年3月,也门安全局势急剧恶化,战火迅速蔓延。许多中国公民被困也门。危急时刻,习近平主席果断决策,命令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第十九批护航编队即刻前往撤侨。不到10天,撤出中国公民613人,协助15个国家的279名公民安全撤离。“祖国带你回家”“中国万岁”,那一刻多少游子泪流满面。

  也门撤侨,是我国第一次以军舰为主要交通工具从外国撤离侨民,也是第一次用军舰帮助外国公民撤离。中国驻牙买加大使、时任驻也门大使田琦说:“这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展现了中国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与时间展开赛跑。使馆与各方面尽量细化每一项工作,统一集结时间,组成车队,实现撤离人员车队和护航编队的“无缝衔接”。

  中方协助外国公民安全撤离,“中国担当”令世界温暖。巴基斯坦驻也门大使给田琦打电话时,声音哽咽:“在我们困难的时候,是中国挽救了我们这么多人的生命!”

  “有一种安全叫‘我是中国人’。”近年来,中国成功组织和实施从吉尔吉斯斯坦、利比亚、日本、也门、尼泊尔、多米尼克等国紧急撤离公民行动,安全撤离中国公民近10万人。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关键词:共建“一带一路”

  讲述者: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校长胜茂夫

  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

  本报记者 周翰博 曲 颂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