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宣言:人间躬身施礼的意思正道是沧桑

2019-10-02 10:42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人间正道是沧桑

  宣言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9月12日专程来到北京香山,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70年前,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欣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沧桑岁月引人深思回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穿越70年时空,历经70年奋斗,人间正道在历史的天空中愈发耀眼,在世事的变迁中更加笃定。

  (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曾记否,为了有朝一日中国自立自强于世界,无数先驱在黑暗中孜孜以求、探索前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在留下《与妻书》后慷慨赴死,赵一曼在写完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后英勇就义……风骨铿然,无怨无悔,只为劳苦大众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只为了下一代有光明的未来。

  今天,我们可以自信而豪迈地说:这盛世,如你所愿!

  今天的中国,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这,不正是孙中山先生所期盼的“富强中国、安乐中国”?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万亿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中国倡议和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首届中国进博会各国客商云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不正是李大钊所向往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中国”?

  今天的中国,走过改革开放40年奋进历程,减贫人口占全球的70%以上,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在学校,在公园,在田间,在广场,人们情不自禁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这,不正是方志敏所渴求的“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的“可爱的中国”?

  党的十九大的宣示言犹在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掷地有声:“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这种自信,来自于历史和现实的证明,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来自于顺应时代潮流的自觉,我们在追求人民幸福和人类正义事业的道路上前途无垠。

  这种自信,根本上来自于我们走在大路上的信心和底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人间正道,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响彻中国大地70多年的昂扬旋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历经沧桑得出的根本共识。

  一个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政党,一个在有着近14亿人口、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长期执政的政党,靠什么始终保持先进和锐气?靠什么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靠什么压倒一切敌人而一往无前?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江西于都、甘肃高台、北京香山、河南新县……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始终追寻着长征遗址、革命故地,用行动表达对革命英烈的缅怀、对理想信念的弘扬。

  “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是什么让这座偏僻的西北小城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感召着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从全国各地涌向延安?答案就是红色延安的崭新气象,就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共产党员来自五湖四海,许多人职业不同、兴趣各异,甚至方言不通,但一声“同志”,就迅速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消除了彼此的差异。

  同志者,志同道亦合。“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共产党人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理想信念的共同体。革命事业的接续推进,就是理想信念的不断胜利。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