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明星娱乐
《何以为家》发人深省 什么是健康亲子关系?
《何以为家》海报
在《复仇者联盟4》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几乎没给其他电影留下什么生存空间时,一匹“黑马”却悄然诞生,这就是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
这部原本几乎没有人看好的小语种电影,在“复联4”的强势排片之下,凭借好口碑从狭小的夹缝中脱颖而出,成为广州市场“五一档”的最大黑马。该片去年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近日在国内上映后引起热议,由影片故事所延伸出来的亲子教育探讨,在朋友圈频繁“刷屏”。
市场:票房超出预期,“轻熟女”贡献最多
由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的电影《何以为家》上映9天票房超2亿元,并以8.9分的评分登顶一周口碑电影排行榜首位,让业内人士倍感惊讶。金逸院线总经理助理谢世明告诉记者,原本以为影片会与去年上映的《狗十三》的5000万元票房持平,再好一点如《小偷家族》成功破亿:“现在眼看着要奔着3亿元而去,绝对是一匹大黑马。”
以往一向被认为是商业片大票仓的广州,这个“五一档”也为这部颇具人文关怀的电影而带来不俗的成绩。根据猫眼电影数据,《何以为家》在五一假期位列广州电影票房第二,而且是在假期首日排片、票房均为第三名的情况下实现了逆袭。
从观众画像数据分析来看,《何以为家》在广州的男女观众比例分别为43.6%和56.4%,超6成为白领阶层。其中,25到29岁的“轻熟女”为这部电影贡献最多票房。有院线经理告诉记者,五一期间,《何以为家》的售票情况超出他的预期:“还有观众主动前来询问这部电影的排片。”
观众:影片唤起了我们的悲悯之心
《何以为家》去年在戛纳电影节首次亮相,便获得无数专业影评人的赞赏,最终获得评审团大奖,随后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在去年于上海电影节首映后,今年5月该片终于登陆国内院线。
这部被称为“眼泪收割机”的电影讲述了12岁的男孩赞恩,目睹着妹妹被父母卖掉,伤心与愤怒的他不仅接过照顾妹妹的责任,更将父母告上法庭,理由是“他们把我们生了下来,却只管生不管养。”120分钟的故事,观众目睹着小赞恩犹如在丛林里孤独挣扎的小兽,内心不断受到冲击与震撼,十足“虐心”。
影片在《复仇者联盟4》大获全胜的情况下获得市场胜利,并且引起超高话题度。抖音平台上,《何以为家》登上热搜第一,朋友圈也“刷屏”不断。
片中,导演拉巴基采取类似伪纪录片式的真实质感,并且大量启用非专业演员。饰演男主角赞恩的小男孩与角色身世相似,2004年出生于叙利亚的他, 8岁时举家前往黎巴嫩,因为无法适应当地教育体系,只能断断续续接受一些家庭辅导,10岁起就开始打零工。真实的生活让他的表演不着痕迹,多数是孩童的本能反应,那股柔软又尖锐、充满机智又令人心碎的性格展露无遗。
他皮包骨的身躯,在充满复杂与欺骗的世界里游走,还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妹妹,性格中与年纪并不相符的机警、仇视与疲惫以刚刚好的比例,刻画在他的脸上。那种情感的冲击,让不少观众频频落泪。广州观众陈女士写道:“他娴熟游走在危险的街头,他老练的求生手段,这些令人叹服的演技从何而来,最后心酸地发现这些不是演技,这就是他的生活。”
影片有着女导演独有的细腻和人文关怀,尤其结局处小男孩终于露出的笑容,是残酷现实里女导演留有的慈悲。广州观众刘小姐认为,影片的内容有煽情,但不卖惨:“因为是真的惨,而看完电影,却唤起了我们的良知和悲悯之心。”
专家解析亲子关系——
角色、边界和模式
除了对主角的赞赏,《何以为家》所引发的教育问题也在电影之外引发热议。
电影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法庭戏,12岁的赞恩站上法庭状告自己的亲生父母,当法官问他为何而来时?他说:“因为他们生下了我。”在小赞恩看来,父母将他们生下,却无法给他应有的教育、健康和爱,尤其当母亲告诉自己,他又要“当哥哥”了,让他再也无法控制住内心的愤怒,一句“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刺痛了无数观众的内心。
有观众认为,小赞恩与妹妹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放任其他孩子孤独地扛着生活的重担,这种自私的行为实在让人无法苟同:“为人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也有观众表示,小赞恩的父母也是在同样的环境下长大:“他们也是受害者,但并没有自我成长,也不懂得该如何去做一对好的父母。”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