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明星娱乐
武汉市强调要实施公共卫生疫情直报系统,全市储备可转换传染病床位近10000张
6月29日讯(记者 李月媛 通讯员 熊欢 吴琼)6月28日,武汉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武汉市委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6月29日下午4点,武汉市召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有关情况,解读超大城市治理的决定和完善公共卫生的决定。会议现场,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彭厚鹏就《实施意见》的有关情况作简要通报。
“武汉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这次应对疫情,武汉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短板和不足。”他现场发言时提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扬优势,增强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是武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紧迫的任务。对此,《实施意见》重点强调了4个方面的内容。
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点完善"七大机制"
要完善应急指挥体制,突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分级负责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
要完善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强调要实施公共卫生疫情直报系统、发热门诊、预约诊疗、互联网诊疗、药品零售、穿戴设备、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大数据监测。
要完善多渠道公共卫生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着力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沟通会商机制。
要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注重平战结合、防治融合,加强央地协同、军地协同、省地协同。
完善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完善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派出所、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联动机制,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社区防控网络。
完善群防群控机制。强调要广泛动员、组织和凝聚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提出要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点补齐"四大短板"
补齐疾控网络短板。着重建立以市疾控中心为核心、区疾控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为网底的紧密型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网络。
补齐疾控能力短板。要求市疾控中心重点增强突发急性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检测能力,增强"一锤定音"的检验检定能力。
补齐疾控硬件短板。提出要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新建市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集成P3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等;改扩建各区疾控中心,建设P2实验室。
补齐医防融合短板。将市金银潭医院和市肺科医院作为市疾控中心的临床基地,强化医疗机构疾病防控职能,推进防治一体化。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重点强化"四项建设"
强化疫情救治的硬件建设。要求全市储备可转换传染病床位将近10000张,按照10%的比例配置重症监护病床,储备负压病床1200张,负压手术室100间,配备外膜肺氧合(ECMO)、负压救护车等医疗设施设备。
强化重症救治能力建设。着力推进同济医院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建设国家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建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疑难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强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建设和完善市级院前急救中心,推进各区急救分中心建设,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
强化中西医协同建设。依托我市中西医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建立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的救治体系。
强化法制、物资和信息化等支撑,重点明确"七个保障"
法制预案保障。根据上位法律法规,及时制定或修改我市配套规范性文件。
物资储备保障。构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生产企业、社会、居民"五位一体"的物资储备保障体系。
信息化建设保障。建成武汉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市医疗资源信息一屏知家底、疫情和特殊病情一网全监测、指挥调度指令一键达基层、群众看病就医一码通全城。
科技支撑保障。开展重大公共卫生科研攻关,推动武汉预防医学科学院建设,打造国家生命健康创新发展示范试验区。
还要加强专业人才保障、激励政策保障和医疗救助保障。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