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于冬:博纳的今天是一张张电影票攒起来的(2)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内地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博纳也开始从发行香港电影向投资和预购香港电影转变。在拿到出品权之后,博纳参与到全球发行的市场中去,并与大批香港导演、演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凭借与香港电影合作的丰富经验,于冬总结香港电影北上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卖片,将内地作为纯粹的发行市场,版权并不发生转移。第二个阶段是香港资本开始进入内地投资拍片,版权开始属于内地公司,然后通过香港面向全球发行。在这一阶段,博纳也会在香港进行电影投资,拍出了诸如《窃听风云》《澳门风云》系列等影片。如今,香港电影北上正在经历第三个阶段,即大批香港导演在内地安家、办工作室,并面向全球进行电影制作。博纳影业也开始了从接受香港电影文化输入到着手进行文化输出的进程。围绕内地的故事、题材,配备香港的制作人和拍摄团队,已经成为了电影市场的主流。

  聚焦主旋律电影商业化 接新时代地气

  如果说1999年到2009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摸索阶段,那么2009年到2019年,便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快速实现的10年。在过去十年间,博纳在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方面取得了获市场追捧、受观众认可的成果。

  从《智取威虎山》开始,博纳影业开创了主旋律电影的新拍法。在筹拍《智取威虎山》期间,导演徐克提出了包括3D技术应用在内的诸多思路,与于冬想要重拍经典的想法一拍即合。无论是林海滑雪还是打虎上山,都能够凭借技术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智取威虎山》当年一经上映,口碑票房双赢,观众们惊讶于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做得这么“好看”。

  此后,博纳影业又拍摄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实现主旋律电影的一次又一次突破。在将商业电影元素融入传统故事结果的过程中,电影形成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跌宕起伏的故事,丰满鲜活的人物,冲击力十足的视觉,给观众带来了更新鲜的观影体验。

  说到对主旋律电影的重新开发,于冬有着丰富的个人见解。在他看来,电影创作归根结底是塑造人物,过去的主旋律电影在人物塑造上以高大全为特点,但博纳在主旋律电影中,会让人物有缺陷、有不足,从而将人性与精神融入人物塑造中去。在博纳的几部主旋律商业电影获得成功之后,于冬承认博纳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赋予了主旋律以新的生命。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博纳推出了“中国骄傲三部曲”系列电影。三部曲中的《烈火英雄》改编自鲍尔吉·原野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展现消防员真实救火工作。《决胜时刻》则是博纳影业继《建军大业》后推出的又一部史诗情怀巨制。《中国机长》是根据2018年川航成功备降的真实事件改编,向社会传递出崇尚英雄精神、传承英雄精神的正能量,并提倡学习英雄机组忠诚担当、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

  “中国骄傲三部曲”分别在今年八、九、十这3个月推出,形成串联之势,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不俗表现。其中的《中国机长》在国庆档上映,短短七天时间,实现单日票房三连冠,累积票房突破20亿的佳绩。截至10月10日,三部曲票房将近40亿,《中国机长》和《烈火英雄》均进入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

  三部主旋律电影,聚焦不同时代的英雄、楷模、大事件,以商业电影的手法去拍摄主旋律电影,从而更好地传达中国精神,影响更多年轻人。

  “中国骄傲三部曲”的推出,也体现了博纳在主旋律题材操作上的纯熟。

  影视“寒冬”博纳不慌 中国电影未来可期

  2019年的电影市场表现并不好,许多人认为影视行业正在经历寒冬。而向来善于把握大形势的于冬,在对待当前局面时,显得格外理智,他坦言过去许多年,在金融资本入局的推动作用之下,电影行业出现了盲目扩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影行业的虚假繁荣。有数据显示,所有完成拍摄的电影中,有60%以上没有进院线,毫无疑问,电影行业产能过剩。中国电影也需要积极地“去产能”,将优势资源集中到有效的传播中去。

  “中国电影人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600亿票房的庞大市场,在规模上无限接近北美市场的同时,要看到我们已经远远甩开日本。越来越高的票房背后,是观众越来越高的观影需求。只有不断拍出更多高质量影片,不断聚焦当代记忆,才能够留下更多反应时代的优质作品,也才能够实现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于冬信心满满,并继续秉持专业第一的理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