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世园记忆”共同的绿色追求——写在北京世园会闭幕之际
时间:2019-10-13 02: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这是北京世园会园区一角(10月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秋日的北京层林尽染,花团锦簇,游人如织。长城脚下、妫水河畔,荟萃世界园艺精华的“百园之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也为海内外游客奉献着她不倦的热情和妖娆。 追华夏园艺历史长河,观九州园艺辉煌杰作,赏山水林田湖草律动生机。在经历162天的精彩之后,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近千万人次参观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北京世园会即将落下帷幕。 惊叹、感动、难舍……这片绿野繁花之地,将成为世人难忘的“世园记忆”,北京世园会所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向世界各个角落传递。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们坚信:生态文明建设永续恒远,“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永不落幕。 演员在北京世园会园区进行文艺表演(5月26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 摄) 162天,为世界呈现“锦绣山河一园收”的绿色盛宴 国庆期间,北京世园会迎来闭园前又一轮参观热潮。中外游客们在色彩缤纷、各具特色的展园中兴奋穿梭,流连忘返,争先恐后拍摄留影,赞叹声不绝于耳。 从设计、建设,到布展、运营、维护,寒来暑往,一座座标志性建筑、一个个异国展园、一株株奇花异草,人们共同造就了这片荟萃世界园艺成果之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之所。 ——这里是奇花异草汇聚的“大花园”。 游客在北京世园会园区参观游览(10月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青山绿水、梯田花卉,漫步在园区,郁郁葱葱的植物令人目不暇接,上千个花卉品种以及果蔬、药草、茶等多类植物让人们大开眼界。 来自雪域高原的绿绒蒿、广西的金花茶、四川的五小叶槭、国内外罕见的巨型金琥缀化和丛生白衣魁伟玉……中国馆内,300多种中国特有及珍稀濒危植物相继登台亮相。通过花期调控等技术,梅花、兰花、菊花、牡丹、芍药等中国名花都在展期内集中开放。 这是北京世园会中国馆(10月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国际馆内,2019世界花艺大赛等7大国际竞赛在整个展会期间持续举办,热度不减。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众多国家的精品花卉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世界花卉园艺的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中国的花卉文化、自育的新优品种、栽培及花艺技艺等得以充分展示。 ——这里是园林文化及园艺技术交流共鉴的“竞技场”。 这是北京世园会卡塔尔展园(10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在中华园艺展示区,34个室外展园无不将各地山水人文特色融入绿树繁花中,“比拼”着建园、造景、布展技术,各地风景名胜、特有植物、建筑工艺等浓缩于一园。人们穿梭于展园之间,饱览祖国大地的微缩景观,也在绿意盎然中品味乡愁。 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造的41个室外展园,则向人们展示世界各国园艺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树屋花园”卡塔尔园、静谧的日式庭院、展示园艺先进技术的德国园、探索竹藤材料应用的国际竹藤组织展园、美丽的泰式花园……众多国际展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不少游客兴致勃勃地在“世园护照”上盖上各国别具特色的印章。 游客在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前游览(5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具有东方韵味的中国馆、洋溢现代气息的国际馆等核心建筑更是受人追捧,往往要排队参观。中国馆以其独特的中国气质,每天迎来数万游客,成为世园会“人气王”。至9月下旬,参观中国馆的游客超过400万人次。 ——这里是中西交融、文化艺术荟萃的“大舞台”。 游客在北京世园会卡塔尔展园内参观(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