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习近平的拳拳为民情:“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最是扶贫放不下,浓浓牵挂暖民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全国人民接续奋斗,用脱贫攻坚的丰功伟绩,在人类发展史册上书写了令世人瞩目的壮丽篇章。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的脚步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贫困群众始终念兹在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正携手并肩,拼搏奋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初心不渝: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2012年12月29日,革命老区河北阜平县,白雪皑皑。

就任总书记一个多月,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来到这里看望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的困难群众。

骆驼湾村村民唐宗秀搀扶着总书记,走出门外,“我叫他慢着点,他也叫我慢着点,说路不好走。”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走进困难群众唐荣斌家里,习近平盘腿坐在炕上,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

习近平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看望唐荣斌老人一家。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习近平曾深情地说。从一个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掌舵者,从地方到中央,如何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习近平心中始终不变的牵挂。

在梁家河,他最大心愿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到了正定,他甘冒风险也要摘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在宁德,他带领探索“弱鸟先飞”的脱贫路。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八十年代末,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就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使命不负,初心不渝,他的步履踏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的心绪始终挂念着如何让贫困地区的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正让这“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化作切实可行的脱贫攻坚“四梁八柱”现实路径——“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基本要求、“五个一批”主要途径……在扶贫思想的引领下,一幅向贫困进军的宏伟蓝图,在中华大地上擘画而出 ——  

脱贫攻坚要全体参与——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

脱贫攻坚要全面覆盖——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山区到革命老区,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到交通扶贫,地域范围广、保障人群全、涵盖范围多,共享全面小康,14亿人正在携手前进;

脱贫攻坚要长期坚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全国各地扶贫开发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绣花”的功夫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社会各界合力攻坚,四梁八柱基本完成,瞄准真问题,拿出实方案,全面细致的顶层设计,展现出共产党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智慧与决心。

聚力攻坚:

“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对于扶贫,习近平一直是亲力亲为、领战督战。

翻山越岭,山水兼程。到贫困地区考察走访,总离不开“真”“实”“准”三个字——

“真”,就是要访真贫、看真贫。

习近平每次考察扶贫,都特意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去调研,而且要求“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从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从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到革命老区贵州遵义花茂村,他以不懈的脚步丈量着中国的每一寸贫困角落。

到了老乡家里,他会用瓢舀起缸里的水,尝上一口,会接过主人递过来的土豆,掰一块吃,还会和乡亲搀扶着走在雪地上。

不是听汇报,不是看表面,而是真切体验百姓疾苦,细察贫困症结。

“实”,就是要了解真情况,拿出实办法。

考察调研到哪个贫困地区,习近平就把同干部群众商讨的扶贫座谈会开到哪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