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扶贫实践惠及全球数亿人(2)
时间:2019-10-17 16: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提及三人的工作重点,迪弗洛解释道,他们更在意对“贫穷的深层次交互根源”的研究和理解。她认为,政策决定者将贫困人口笼统的概括为绝望的、懒惰的或富有创业精神的人,却不深究其深层次原因。“我们的方法就是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且用科学手段来寻找答案。” 迪弗洛还就奖金使用和中国扶贫问题回答了记者问。 问:您是研究全球贫困问题的,那您将如何使用这份奖金? 答:在八九岁的时候读到一篇文章,说居里夫人将获得的第一笔诺贝尔奖金用于购买研究辐射的设备,她希望在贫困研究领域做同等的事。 问: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每年到中国演讲,但是他们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在中国的学术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认可,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认为你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中国应用吗? 答: 我个人几乎没有对中国做过研究,但我相信这个奖项认可了很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他们中的很多都在中国工作过。中国的资源当然是要视中国的情况而定的,因为他们发生在中国。虽然中国已经经历了相当大的经济增长,人们比以前富裕很多了,贫困率也在下降,但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很多地区,人们还是很贫穷,所以要理解人们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他们的职责是什么,存在着哪些问题,并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和我们的研究成果相关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专家雅各布·斯万森(Jakob Svensson)也谈到,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从几十年前的一个贫困问题很多的国家,变成了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中国的改变是巨大的,不仅仅是对于中国而言,这对全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国已经实现了大部分人口脱贫,但贫困问题还是存在的,比如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有待解决的,这个研究方法有助于探究这些问题的原因,所以说这项研究方法对中国来说应该是可以借鉴的。 延伸阅读: 获奖人介绍 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目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曾任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他和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是首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夫妻档,巴纳吉曾是迪弗洛的博士生导师。 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诺贝尔经济学奖50年来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第一位是2009年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同时也是最年轻的获奖者。目前迪弗洛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经济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她是一位喜欢挑战权威观点的法国发展援助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过去十年间论文被全世界引用最多的女性经济学家以及众多重要经济著作的合著者。她本人的获奖履历可以说是很丰富:2010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2009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经济学人》杂志“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外交政策》杂志“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财富》杂志2010年“40位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之一。 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目前是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和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科学院院士,曾获麦克阿瑟奖学金和总统学院奖学金,并提名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他近期的研究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卫生,供水和农业。 2003年,班纳吉和迪弗洛联合创建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试验室(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 下文简称J-PAL ),并一直共同为该试验室提供指导。J-PAL试验室的任务是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从而减少贫困人口。J- PAL试验室的研究成果已赢得国际认可,获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年度“知识前沿”奖。 (责编:刘洁妍、杨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