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抢抓机遇闯新路(长三角见证高质量发展·安徽篇(上))(3)

  在距离地球50万米的太空中,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展翅翱翔,与世界首个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牵手,成功打通北京与奥地利的洲际量子保密电话,使中国量子通信技术领跑全球。

  安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线发力,多点突破,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瓜熟蒂落。

  在信息领域,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世界纪录;在能源领域,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做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在健康领域,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技术首次实现让动物“肉眼可见红外线”;在环境领域,成功研制搭载在高分5号卫星上的大气环境观测三大核心载荷;在生物学领域,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这些勇闯“无人之境”的科技创举,为安徽争创“科技强省”赢得先机。

  在合肥市高新区,有一条闻名遐迩的“量子大道”,聚集了国盾量子等一大批量子科技企业,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人员600多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说,合肥已安排专项资金和预留土地,保障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中科大高新园区、合肥先进光源等项目顺利实施。“我们会倾力打造更多‘科技大道’‘科学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瞄准前沿科技,在原始创新上持续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新态势

  动能转换,产业迈向中高端

  安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

  看数量——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31.8%上升至2018年的38.9%,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动力、主引擎作用日益增强。

  看结构——机械行业在全国排名前三,汽车产销量在全国排名第六,国内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就有1台是安徽造,贡献了全球20%的智能手机液晶屏、30%的平板电脑显示屏,工业机器人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10……先进制造业已挺起安徽工业的脊梁。

  行走安徽,处处感受到新旧动能转换,处处看见产业迈向中高端。创新驱动发展,犹如长江奔涌,昼夜不息。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一子落”,高质量发展“满盘活”。

  走进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大湾村,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反射的阳光,给翡翠般的山谷镶上了金边。距此200公里、被誉为“创新高地”的省会合肥,包括光伏太阳能、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一批新兴产业已在全国确立先发优势;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康宁玻璃基板、长鑫存储器晶圆等项目,正形成新的千亿元级产业链。

  “转弯、加速,是不是觉得如行云流水?”在安庆江淮汽车分公司,公司总经理龙凯峰得意地向大家推荐两款轻型SUV电动车。在当地政府推动下,公司去年有6家汽车零部件本地供应商,今年将达到12家,配套产值约15亿元。

  车行皖西北太和县,漫山遍野的绿沁人心脾。这个中国绿化模范县,从前却穷名在外。近年来,太和开发中医药产业,2018年现代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规上企业产值233亿元。

  以规模发展为目标,安徽正在加快建设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语音五大产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6%、13.9%。

  ——孵化“未来产业”。

  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安徽排兵列阵。

  一大批城市和企业瞄准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亦即“未来产业”,努力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抢占先机。

  “会说话”的智能语音鼠标,可以“问天气、查曲谱”的钢琴,自动识别交通违法并审核的抓拍机器人……在合肥“中国声谷”体验中心,科大讯飞研发的人工智能(AI)“黑科技”产品格外吸睛。

  “2018年,我们在AI核心技术领域摘取了12项国际第一。”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声谷”内入驻孵化团队3800多个,430家企业2018年实现产值650亿元。

  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已见端倪。安徽省级单位机构改革,最先设立的是数据资源局。同时,加快“数字江淮”中心、超算中心建设,1500个企业实施“皖企登云”计划,“智慧+”应用试点向多领域拓展,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入选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在铜陵金冠铜业的电解车间,车间主任王万军把我们引到电解槽边,讲解起电解铜的工艺流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