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江淮儿女再扬帆(长三角见证高质量发展·安徽篇(下))(2)

  创新引擎发力,一处处“盆景”成长为“风景”。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增速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8%。结构不断向优向好,农业、服务业迈向现代化,工业迈向更高端,越来越多的“安徽制造”脱颖而出。

  绿与富

  守住好山好水,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安徽,一个“徽”字可谓上下有山水,左右是人文。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常有置身画中的感觉,不经意间就会被山水之美感染:天下闻名的黄山、九华山,峰峦叠翠,景色宜人;“八百里皖江”“八百里淮河”,有江河浩荡,有流水潺潺。

  高质量发展,好的生态环境是题中应有之义。

  “把好山好水保护好,这是党中央的重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子孙后代不答应。”安徽省省长李国英表示。

  治污攻坚,安徽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这一片叫陈家圩,过去沿江24家非法码头、砂场厂。”在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街道武装部长周勇介绍,由此带来的问题一箩筐:违法建设、江水污染、河道断流,居民意见不断。

  “唯有生态优先,才能一马当先。”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表示。2017年4月,雨山区集中攻克“非法码头”顽疾,沿线24家全部被取缔,通过岸线恢复,复绿420亩。

  生态红线就是发展底线,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这一点。“产业转移不是平移,档次低的不要,污染环境的不要!”郎溪县副县长姚来顺身材高大,快人快语,对记者讲起转型如数家珍:尽管渴望发展,尽管不少企业投石问路,但郎溪严把绿色关,拒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守住美丽的绿水青山。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场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安徽打响。构筑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等“七大行动”。近三年,全省整治沿江7000余家“散乱污”企业,拆除长江干流200多座非法码头,百姓纷纷感叹:“好生态又回来啦!”

  环保倒逼,产业变“绿”,逼出充满活力的“绿色经济”。

  长江沿岸的和县,一手淘汰落后产能,一手发展新兴产业。日前,苏州晶瑞化学公司年产5.4万吨的微电子材料及循环再利用项目落户和县。“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这样高附加值、带动性强的绿色产业我们欢迎。”和县县委书记戴瑞坦言。

  在乡村,好山水变成了新钱袋。“光秃秃的石头变青山,村里人吃起了旅游饭。”和县大老陈村村民杨昌发感叹。好环境吸引来不少长三角的游客,今年上半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10.7亿元。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座座工业重镇告别“灰头土脸”,迎来绿意盎然。钢铁大市马鞍山,三年压减炼铁、炼钢产能近500万吨,相当于减去一个中型钢企,同时方宏智能、欢颜机器人等一批绿色企业落地。工业大市安庆,所有化工企业也将全部“退城入园”,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

  一组数字更能反映安徽绿色发展的“含金量”:去年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与此同时,生态质量也出现标志性变化——单位GDP能耗下降5.4%,空气PM2.5平均浓度近年来首次降至49微克/立方米。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安徽正成为现实。

  城与乡

  补齐最突出发展短板,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相比,安徽还有一定贫困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城乡肩并肩的发展,全面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折不扣完成最紧急的硬任务。

  大别山腹地的六安,集深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域。决胜之战,六安使出超常之力,1263名帮扶干部立下“军令状”,扶产业、促就业、改危房等十大扶贫工程落户贫困村。

  守底线,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原来住的是土坯房,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能住上楼房啊!”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笑得合不拢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两年前他搬进移民小区,住得宽敞了,腰包也越来越鼓:光伏扶贫一年分红3000元,养羊、种茶有万把块钱收入,“往后的日子越来越美啦!”

  拔穷根,精准帮扶产业。沿着霍山县洪峰村山间小道拾级而上,一层层梯田次第排开,一丛丛茎干健壮的石斛扎根石缝。靠石斛脱了贫的农民祝发余感叹:“人工种石斛,过去真不敢想。如今政府上保险,技术有人教,一亩收入3万多元。”正是破译了技术“密码”,一个中药材产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带动几万贫困户摘了穷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