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3)
时间:2019-10-23 19: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扶贫工作要“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政治要求。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要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要遵照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点,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展产业要实事求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抓好教育扶贫,下大力气破解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 扶贫工作要“准”。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扶贫工作不能搞一刀切,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要切切实实地调查研究、摸准情况,扎扎实实地找出“病根”,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取得最大实效。
领会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燕连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指引,也为世界反贫困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看,这些重要论述深化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制度层面消除贫困的思想,深化了从发展生产力的层面消除贫困的思想,深化了通过人的发展来消除贫困的思想。 从实践成效看,这些重要论述指导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区域性整体减贫成效明显;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更可贵的是,贫困群众增强了脱贫信心,推动我国如期摆脱绝对贫困,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阔步前行。 从世界发展层面看,这些重要论述为世界反贫困实践提供中国智慧,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出中国贡献,也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中国经验。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向德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构建大扶贫格局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思想动力。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只有广泛整合配置扶贫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才能提升扶贫效益。 从理论层面看,构建大扶贫格局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了贫困治理理论。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脱贫攻坚呈现出扶贫主体逐渐增多、扶贫模式不断创新、扶贫举措不断增强等特征,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参与扶贫的转变,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动贫困治理精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贫困治理领域的具体实践。
强化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 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孙兆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实践证明,越是进行脱贫攻坚,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领导是核心。要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关键。“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发挥好第一书记的重要作用,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把党在贫困地区的战斗堡垒建得更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