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护一江水澎湃新动能(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3)
时间:2019-10-24 05: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走进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三一重工“18号厂房”,如同走进花园。一条传统模式的生产线一般仅产一项产品,而在这个亚洲知名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里,可装配出30多种工程机械设备,5分钟即可下线一台挖掘机。 “必须主动出击,跨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道关口!”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说。面对一度低迷的市场,包括三一重工在内的长沙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建设智能化制造车间,布局智能化物流体系,搭建大数据云平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 面对存量庞大的传统产业,沿江省市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坚决去产能,该淘汰的果断淘汰,该退出的彻底退出,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另一方面,坚持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存量变革”:湖北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工业技改投资超过5000亿元;2018年,贵州通过“千企改造”对1688户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通过“万企融合”使上云企业突破1万户;江西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19年全年技改投资增长30%……2018年,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6.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45.7%,较2014年41.6%的比重,提高了4.1个百分点。 穿行在武汉光谷最边缘的左岭大道,短短8公里,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新武汉造”鳞次栉比,新兴产业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 武汉光谷从40年前的一根光纤起步,发展成为全国光电子产业基地,仅光线光纤就占据了全球25%的市场份额。如今的光谷,从网络传输到显示,从智能终端到芯片,一个“芯屏端网”万亿元产业集群已具雏形。 从武汉“光谷”到贵州“数谷”、重庆“智谷”,从江苏无锡“慧谷”、安徽合肥“声谷”到以轨道交通装备领跑业界的湖南株洲“动力谷”,沿江各地坚持创新驱动、“增量崛起”,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竞相涌动,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速成长。 比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更令人振奋的是,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内生动力,正为沿江各地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不竭动力。 “别处是城区建公园,我们是公园建新城,变‘产—城—人’的发展逻辑为‘人—城—产’。”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刘洋说,从一张白纸到发展成为四川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天府新区仅花了4年时间。 南京江北新区在产业技术研创园开展“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试点,提出项目准入标准,制定“负面清单”,为打造“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提供环境支撑。今年前4个月,江北新区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2%和40.5%。 重庆两江新区规定,不涉及土地、财政补贴政策的社会投资项目,只需备案,不再审批;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外商投资项目,外资主管部门不再前置审批……挂牌仅一年的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吸引投资529亿元,接纳数字经济企业3865家。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安徽、四川等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积累经验……“黄金水道”联通“一带一路”,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加码发力,锚定“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长江巨龙正以崭新姿态腾飞。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4日 01 版) (责编:冯粒、曹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