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藏品怎样才能“活”起来? 重庆一座民间博物馆的困境与呼唤(2)
时间:2019-10-28 09: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基本的安全尚无法保证,挖掘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更是免谈。记者在该博物馆看到,受制于场地太小,藏品多数是堆码式展陈,大量木制藏品露天摆放,毁损严重。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甚至连最基本的图录都无法制作,更不用谈挖掘藏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了。”刘健介绍说,国内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博物馆藏品的研究兴趣浓厚,但缺乏资金支撑,难以形成成果。“有一次,一个高校的研究机构多次来我们这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写成了著作,但因为缺乏几十万元资金,这个成果现在也没能出来。”刘健叹息着说。 重庆市璧山区文旅委副主任洪军表示,璧山区历来重视文化资源挖掘和文物保护,尤其是今年全市层面开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后,对文化的重视、挖掘和投入日益加大。“当前,区里正围绕大圆祥博物馆制订相关规划,但大圆祥博物馆藏品多、体量大,加之当前对民间博物馆保护缺乏顶层设计支撑,地方政府在保护和挖掘时,财力、专家等资源有所欠缺。”洪军说。 真藏品怎样才能“活”下去? 业内人士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采取多种措施“活化”文化资源、提升民族自信,在这种背景下,一批民间博物馆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但由于政策上缺乏扶持,民间博物馆普遍生存艰难,一些博物馆甚至靠卖藏品求生存,造成部分文物的流失。 “目前,国家对文物保护日益重视,但对民间博物馆还缺乏足够的扶持政策。”朱茂说,民间博物馆也是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宜从全民族文化保护的高度,将其纳入扶持范围,从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像大圆祥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有可能造成藏品损毁,到时不仅是大圆祥博物馆的损失,更是整个民族的损失。” 何智亚等专家也认为,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保护重视,主要体现在对国有博物馆投入力度逐步增大,但民间博物馆还缺乏有效投入。“国家可以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将部分代表性博物馆纳入扶持,防止优秀文化资源因保护不力而损毁。”何智亚说。 “就大圆祥博物馆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对该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研究及开发。”刘畅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可组织文化旅游专家和研究机构对藏品进行抢救性整理、深入研究和挖掘其价值,并开发文化产品;同时,发挥博物馆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将该博物馆打造成青少年教育基地、古建筑研究基地、旅游目的地等。 一些专家认为,真正要让民间博物馆藏品“活”起来,要通过科学评估赋予藏品一定的价值,使藏品具备贷款融资等金融功能。如此,博物馆才能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从而大大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但在目前,评估资源稀缺,评估费用过高,民间博物馆往往只能“望而却步”。(记者 韩振)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