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登山队队长:登珠峰安全第一,要对大自然敬畏
时间:2019-10-29 20:5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近日,一幅众多攀登者在珠峰南坡通往山顶路段排长队的照片被频频转载。随后,有关因为路线拥堵导致今年从南坡攀登珠峰死亡人数创新高的消息不断发酵,引来众多登山爱好者及普通民众的强烈关注。就此,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对大自然心存敬畏 王勇峰曾在1993年、2007年、2008年3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并在1988年珠峰“双跨”活动中从南坡攀登珠峰,抵达海拔8000米的珠峰南坳。在1993年第一次登顶珠峰的攀登中,王勇峰因为高山反应严重缺氧而右眼暂时失明,登顶后倒挂在海拔8800米的“第二台阶”金属梯上,命悬一线,一度与大本营失去联系28小时。 有着丰富高海拔攀登经验的王勇峰认为,攀登珠峰的风险首先在于高海拔缺氧环境下导致的高山病,严重的包括肺水肿、脑水肿,最快会在24小时内导致死亡;另一个主要风险在于暴风雪、雪崩等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极易导致登山者出现冻伤、体能衰竭、滑坠、掉入冰裂缝、失踪等危险情况。在高海拔攀登过程中出现伤亡难以完全避免,但大量、集中的伤亡案例显然与登山爱好者体验攀登的初衷相悖。对此,王勇峰提醒广大登山者,要充分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永远心怀崇敬和畏惧之心。参加珠峰攀登活动前,一定要评估个人能力,量力而行。他表示,今年在珠峰南坡出现的伤亡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攀登者个人能力不够、体能衰竭造成的。 在王勇峰看来,每一座山峰都有她独特的魅力和攀登特点。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珠峰的极高海拔、漫长的攀登周期加上大风、极寒以及充满挑战的攀登地形(如北坡的北坳冰壁和“第二台阶”、南坡的昆布冰川和“希拉里台阶”),都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对每一位登山者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珠峰北坡正在向顶峰前进的登山者们秩序井然 回首20多年与珠峰打交道的经历,王勇峰坦言,在攀登过程中,生死只是分秒之间的事。1988年在珠峰南坡,他第一次往海拔8000米高度运输的时候,背了一罐氧气,走了7个小时才到营地。刚想靠在冰镐上休息一下,一哈腰,背包带开了,里面装的氧气瓶从头顶就飞了出去,一直冲下了山,眨眼之间就没影了。王勇峰坦言,在山上,人滑坠也是一样,就是一恍惚的事。不过也正因为经历过生死,从山上回来的人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感恩生活。 全力保障登山者安全 王勇峰介绍说,为保障登山者的安全,中国登山协会在珠峰南北坡都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在珠峰北坡合理控制登山人数,“无论从安全方面还是环保方面考虑,珠峰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在一个登山季,珠峰北坡的合理攀登人数为300至400人,我们每年都将登山者和向导的总人数控制在这个范围内。”王勇峰说道。 今年春季,西藏登山协会共向来自33个国家的144名国际登山者以及12名中国登山者共9支登山队伍颁发了登山许可,并要求各支队伍为每名登山爱好者配备至少一名向导。在南坡,尼泊尔旅游部门共发放了381张登山许可证,每一位登山者还至少会雇佣一位登山向导,估计从南坡攀登珠峰的人数超过800人,远远超过了珠峰的承载能力。 鉴于中国登山者在珠峰南坡攀登的人数逐年增加,中国登山协会曾多次利用国际登山联合会、国际攀岩联合会召开会议的机会,与尼泊尔登山协会积极沟通,建议其根据珠峰承载力合理控制攀登人数。同时,中国登山协会还积极为在海外攀登的中国登山者提供帮助,开展相关培训传播登山理念与实用技术并积极推进我国山地救援事业健康发展。 安全第一,享受过程比登顶更重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了攀登珠峰的行列。所谓的“商业登山”的模式为普通人体验登山运动、实现攀登梦想提供了机会。对此,王勇峰表示,每个有梦想并为此执着努力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攀登珠峰,享受过程比登临顶峰更重要。 在王勇峰看来,要想攀登珠峰,首先要有精神上的准备,有科学的态度、正确的动机;其次,要有技术上的准备,具备基本的登山技能,需要经过充分的培训与实践;第三,要有充足的物资准备,包括服装、装备、食宿等等。“虽然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同时却又不是花钱都能买到的。登山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在圣洁的雪山面前,任何急功近利、附庸风雅的功利行为都会被摒弃。”王勇峰说,攀登的过程是挑战自身极限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攀登的自然环境远离人类惯常的生活,但同时又离不开人际交往的种种关系,在这种浓缩的、极端环境中,人们反而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