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地方新闻 >

从“曲曲菜”的苦 到沙枣蜜的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4日电  题:从“曲曲菜”的苦 到沙枣蜜的甜——一位南疆贫困农民的两种生活滋味

  新华社记者张晓龙、张啸诚

  绿茵茵的冬小麦铺满土地,黄灿灿的胡杨树点缀着沙丘,天山以南的绿洲秋意尚浓。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洛浦县英巴格村,别人都在地里忙着,“80后”农民阿不来海提·阿卜杜拉却只能宅在家里,没法参与到这个繁忙的收获季中。

  阿不来海提常年在和田市一座变电站打工,收入比种地高不少。由于妻子1个月前到四五百公里外的产棉区拾棉花,他临时从和田市回家照顾两个正上幼儿园的孩子。这期间他因胃病发作晕厥在村头,村干部把他送进医院急诊科,医生嘱咐他必须停下手上的活计,回家休养。

  2005年之前,阿不来海提一直生活在村南面的阿其克山。由于家庭变故,他打小被寄养在叔叔家,小学五年级便辍了学,当起牧羊人。山里没有长明电,更没有自来水,通往山外的路只是羊肠小道,最好的交通工具是拖拉机,“当时没见过世面,觉得生活就是那样。”阿不来海提记得,那滋味就像山林间俗称苦菜的“曲曲菜”,又苦又涩。

  2005年,政府号召山民下山,阿不来海提很快就报了名。他从那时起定居到维吾尔语意为“新村”的英巴格,还分得9亩土地和人生第一套房。他整天在地里干活,一天只吃一顿饭,因此落下了胃病。“这的土地都是发洪水时冲来的泥土堆积出来的,土下面再挖就是沙子,地力不好,产量上不去。”2012年,他和新婚妻子商量,妻子种地,他去打工。

  2014年,阿不来海提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来了,仔细询问起家里的困难,想着怎样去帮助他,但他却总是回答“没有困难”。干部们理解这个倔强的小伙子,把看到的问题悄悄记下来。

  阿不来海提外出打工后,妻子一个人忙不过来,一些地眼看要撂荒,村里就帮助他家联系农业大户,把闲置的地流转出去,使他们一年多了上千元流转金。阿不来海提家的前后院有大片空地,村里出资帮他们修建羊圈、搭起葡萄架,还帮着贷款买羊、栽种蔬菜,鼓励他们发展庭院经济,把买菜买肉的花销节省下来。

  大半年过去,阿不来海提欣喜地发现,“赚钱的地方多了,花钱的地方少了。”原本入不敷出的家里竟然能存住钱了!到2014年底,阿不来海提在城里的务工所得加上妻子种地以及外出拾棉花的收入,再加上村里各项精准脱贫政策带来的“开源节流”效应,使这个本无家底可言的贫困户,在全村率先越过“贫困线”。

  截至今年10月,整个英巴格村已有超过96%的贫困人口脱贫。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和田分公司驻英巴格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廉彬龙说:“现在不是担心贫困户能否脱贫,而是想着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让村民不要轻易返贫。”

  在当地,因病致贫的案例并不鲜见。因此,阿不来海提的病情成了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心头最要紧的事。几天前,驻村工作队安排他到县医院参加远程医疗检查。北京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显示,阿不来海提的病有望在两个月后痊愈。

  虽然身体遭受了病痛,还因此耽误了赚钱,但和妻子视频时、和干部交流时、甚至在接受医生诊断时,阿不来海提的脸上却常常挂着笑容。这是以往那个内向而严肃的他少有的表现。

  南疆农民常食用骆驼刺蜜、沙枣蜜。这个39岁的男人感慨:病了一场,反倒觉得生活就像沙枣蜜一样甜。

+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