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等学府与一个村庄的碰撞 浙江宁海葛家村的“艺术试验”(2)
时间:2019-11-22 22: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村内有一条约两百米长的巷子,环境脏乱。丛志强叫上村民,就地取材,把溪坑里的石头、山上的毛竹、废弃的瓦片等,设计加工成了躺椅、树桩、围墙和风铃……巷子一下子变得漂亮了。 村民们一看:呀,原来这就是艺术?设计好像不是那么难。 简单明白了啥叫艺术,但完全让村民们接受艺术家的创意,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一把躺椅,村民们就和艺术家吵了起来。 艺术家想在村里小广场设计一把椅子,椅背是两个大圆弧,这样既可以坐又可以靠。 可是设计图一出来,泥水匠葛运大和村民们就炸开了:圆弧形的靠背,像坟墓。 好好的一个创意,村民不接受,怎么办?丛志强灵机一动,来了个激将法:你说我们设计不行,要不你们设计一个? 葛运大说,设计就设计!他用鹅卵石垒出波浪形做靠背弄出远山的形状,再给石头涂上彩色,效果还真不错。 这一次冲突,也让丛志强深受触动。“我们的乡村设计,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民俗风情。” 点滴变化,村民看在眼里。从质疑到看热闹,再到参与设计、动手,越来越多的村民跃跃欲试。 袁小仙做起了绒布玩具。丛教授的学生帮助画了鱼,她花了一天一夜时间,做成功了。 “我没想到我居然会做玩具,真的好开心。”性格开朗的袁小仙迫不及待地要设计师再给她画其他动物,绒布玩具做得越来越顺手。 大象图案,设计师没有画尾巴,袁小仙觉得不顺眼,擅自做主加上了尾巴。设计师看完,跷起拇指为她点赞。 村民葛万永家的庭院很大,但杂乱无章。经丛志强点拨,老葛以庭院内的一棵大桂花树为切入点,在树下放置了多边形的石凳,旁边空地铺上石子、种上花草。丛志强帮他取名“桂香茶语”。 “我做了多年泥水匠,以前都是照着图纸做,现在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很有成就感。”葛万永说。 村民们的作品越来越多。 千年古井、百年老墙、近现代的铁门、木门,组合成了“时光场域”景观; “石童乐”通过石块堆砌、排列,组成花瓣、饼干等形状,供孩子们玩耍嬉戏; 由废旧布料制作的“桂花树与生活”艺术布画,展现了村民的美好生活场景…… 第一次驻村,人大艺术学院团队前后呆了12天,改造了10户村民庭院、8个景点。葛家村为此花了5.1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葛海峰和村两委成员都十分激动:“我们以前村里搞过建设,光设计费就是十多万,一条道路改造花了150万,没想到我们自己动手,才花这么点钱。” 隔阂的“心墙”也被打通了 丛志强团队暂时离开回北京了,但他们播下的种子已悄然萌芽。从自家庭院,到公共空间的改造利用,葛家村“艺术化”的脚步没有停止。 许多村民都要了他的电话,随时联系他。分成的各个小组,建立了微信群,改造的项目都在里面咨询,改造好的项目都拍好照让丛志强观看。 更没想到的是,项目的推进,让许多隔阂的心墙被打通了。 村中心有一处公共院子,产权涉及8户人家。长年以来,院子堆放着杂物,成为卫生死角。村干部提议把它改造成一处景观。 经过商量,8户人家全部赞成。如今,院子改造完成,有了一个雅致的名称——玉兰王院,成为村中一景。 村内一条道路旁矗立着4间棚屋,产权分属4户人家。因年久失修,棚屋破败不堪,大煞风景。 得知村里要改造,4户人家同意拆除棚屋,宅基地统一交给村委会使用。 经过整合提升,这里成了村民的一个共享空间。只不过地上,还用油漆标注着四家原来宅基地的位置。 欣喜之余,丛志强把它取名为“四君子院”。 喜在心里的还有村党支部书记葛海峰。“以前村民不太关心村里事务。”葛海峰说,丛教授的到来,改变的不单单是村貌,更在于民心。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办一件事,凝聚力更强了。 村民叶仙绒跑去问丛志强,她家能搞啥?丛志强参观了叶仙绒家,发现有很多老物件,就建议搞个美术馆。 于是,仙绒美术馆产生了,展出的是家里老物件和自家孩子写的字、画的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叶仙绒家和邻居原本有多年的矛盾,两家隔着一堵围墙,常年不相往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