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打造展示传播文明之美的交流互鉴平台

  在安德鲁·曼兹、黄蒙拉携手北德广播爱乐乐团为观众们带来的德奥经典之声中,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昨晚圆满落幕。历时31天,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余名艺术工作者,举办各类活动350多项,惠及观众560多万人次。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际,本届艺术节继续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办节宗旨,通过“五大平台”和“两大机制”的专业打造,努力成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通艺术产业各环节的综合性平台。可以说,艺术节已成为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的重要引擎驱动。

  “红色三部曲”闪耀艺术节舞台,回望初心成为重要主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地涌现一批红色题材的精品力作,在艺术节舞台得以集中亮相,成为今年一大亮点。值得一提的是,由上海文艺院团推出的“红色三部曲”——《战上海》《永不消逝的电波》《一号机密》在艺术节引发业界关注。三部作品以杂技、舞剧、沪剧三种文艺样式聚焦红色题材、上海故事,刷新了观众对红色题材作品的既有印象,激发出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强烈的爱国情怀。

  作为开幕演出,上海杂技团与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作的杂技剧《战上海》,将青春热血汇成的英雄主义赞歌搬上舞台,被观众誉为最“燃”杂技剧。艺术节委约作品、上海沪剧院推出的沪剧《一号机密》则围绕地下党员默默守护党的机密文件展开,为红色舞台作品中的革命者行列增添新形象。而作为艺术节特邀剧目,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返场”演出,引发持续的观演热潮。

  此外,艺术节的另一部委约作品——龚天鹏的第十一交响曲《潮》以潮为核心意象,象征时代变革;上海音乐学院交响诗《英雄颂》则用交响音乐的方式讲述上海这座英雄之城的革命历史;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三湾,那一夜》和山东歌舞剧院民族歌剧《沂蒙山》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争奋斗历程。

  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与专业性,彰显“艺术的盛会”

  艺术节的舞台从来不乏名团大师的身影。今年就有首次集结全院最全阵容来华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其带来的《假扮园丁的姑娘》与《魔笛》两部亚洲首演作品在上音歌剧院惊艳亮相,收到上海观众的热烈反馈。上音歌剧院则借此首次实现“同一舞台,两个剧目,交替演出”的全新演出模式,足见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底气实力。

  艺术节的舞台也少不了合作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演出交易会上,450余家参会机构以多种形式达成共计510个意向。其中,章达明的VR现代舞作品《眼眶》就因交易会现场预约火爆特别增加一天展期,短短两天内,他收获了62个合作意向,其中超过四成是面向海外的“走出去”合作。

  对于享誉全球的艺术家,艺术节的吸引力也在增强。作为今年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开幕推介”、艺术节委作品《不可能的黑郁金香》的导演,美国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今年特别观看了本届戏曲重磅京剧《大唐贵妃》。惊叹于中国传统戏曲之美,他特别来到后台,紧紧握住史依弘的手,赞叹道:“是你们今晚的精彩演出让我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的美轮美奂!”此前,他执导的新作《睡魔》亚洲首演就是在此亮相,吸引海内外专业机构掌门人、艺术家“打飞的”来沪观演,成就了艺术节的平台吸附力。而如今,他不仅将成熟作品的首演首秀放在上海,更接受艺术节委约,完成一部讲述“丝绸之路”上东西文明交流主题的《不可能的黑郁金香》。他感慨,与上海、与中国的缘分一步步加深,以合作为契机,是他得以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最好方式。

  同时,艺术节没有放松对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旨在培育新人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进入第八个年头,共委约七位青年艺术家推出六部委约原创作品。“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涵盖107场演出,也举办了近50场大师讲座、工作坊、展览等活动,为青年新锐插上梦想起飞的翅膀。

  正是台前的演出引进与幕后的合作委约,让艺术节的专业性与影响力稳步提升。

  更广泛的参与更深入的普及,凸显“人民大众的节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