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问”系列报道收官探寻“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2)
时间:2019-11-25 11: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还有一些政治性、专业性极强的话题,例如,《为什么有了纪委,还要设立监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活”的?》等。“如何能在保持专业严谨性的同时兼顾到普通大众的理解,是稿件撰写过程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记者认真钻研,深入浅出,从专业性转向可读性,让政论展现“通俗”的一面。 相比较文字而言,视频报道更加直观。在此次报道中,视频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视频本身恰如一部穿梭于历史脉络之中的电影,画面、配乐、人物故事、专家采访、动态图表,甚至字体、特效,无一不精心挑选,不反复对比。对画面的挑选精确到每一帧,对音乐的高低强弱把握精确到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视觉元素都注重呈现灵动的活力和深刻的意义。”记者就是这样打造出主题报道。 “‘宏大叙事’与‘接地气’一个都不能少,而且二者要相辅相成、有机融合。” “在当前信息泛滥的时代,坐在家里可以编出10万+的公号文章,但‘三贴近’,永远只能靠双脚实现,既要‘键对键’,更要‘面对面’。” “每写一部分,便反问自己,讲清楚了吗?读者能看懂吗?内容有新意吗?遣词造句还有修改的余地么?” …… 他们不遗余力践行“四力”要求,不畏艰辛深入一线,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磨稿件,一次次的修改只为打造出一篇篇生动鲜活、清新朴实和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的报道。 网友积极参与话题互动 分享超燃励志感言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民网“70年70问”系列报道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话题讨论中。 一位从事居委会工作18年的社区书记留言说:“从上任那天起,我心里就装满了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一刻也没忘记为百姓服务的责任。今天看到《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国的‘小巷总理’为什么管用》一文很激动,我一定要以优秀的‘小巷总理’为榜样,多为百姓办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构建美好的未来。”“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网友们如是说。 网友们纷纷为“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点赞。还有网友补充道:“杭州也有清波七仙女,一群70岁左右阿姨组成的平安志愿者。” 谈到希望工程“大眼睛”带来的震撼,网友留言说:“真心希望人人有书念,人人有学上。知识改变命运!” 如何看待中国人学外语,网友说:“学好外语,有助于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方案,让全世界更好地认识、了解中国。” 学生网友反馈说:“每一问都是一道考研政治大题。” 有网友回复:“看得人心潮澎湃!每句话都讲得很到位,实实在在地把每位中国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表达得淋漓尽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奇迹”令世界感叹,同时也引起很多人对“中国奇迹”背后奥秘的探究。 寻找新中国历史性成就蕴含的“中国基因”,破解历史性变革背后的“中国密码”,人民网“70年70问”全媒体系列报道记录的就是这样一部厚重的历史。它告诉人们,在这70年里中国经历过什么?中国为什么这么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会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