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去哪了
时间:2019-11-27 13:4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去哪了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8323.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2721.3万人,增长7.6%。 不少细心的读者注意到,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17255.8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了2005.0万人,下降10.4%。那么,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去哪了呢? 其实,公报中的另外两组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2018年末,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21067.7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4726.2万人,增长28.9%。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4931.2万人,比2013年末(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增加了5917.8万人。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有所下降,相反地,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的比重有所上升。这种结构性变化的背后,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第二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 不过,近年来第二产业在实现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不断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推动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新技术和现代化工艺应用,实现“机器换工”,不仅促进了产业脱胎换骨和优化升级,也使劳动生产效率稳步提升,客观上带动了工业企业对用工需求的减少。 从数据上看,2014年至2018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由83211元/人上升到107327元/人。这期间,我国第二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明显减少,但是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33856亿元攀升至305160亿元,同比增速稳定在6.0%至7.0%之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的下降,也与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来培育和促进服务业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壮大,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服务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2012年至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从244852亿元增长到469575亿元,年均增长7.9%,高出GDP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3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上升,2015年超过50%,2018年达到52.2%,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也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服务业的显著特征之一。特别是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服务业就业“蓄水池”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可以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年龄人口创造了大量的岗位。而大量的劳动力进入服务业领域,也进一步推动了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许多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不少劳动者有激情、有能力,相比于成为“打工族”“上班族”中的一员,他们更希望通过创新创业闯出一番新天地。国家也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营造更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许多劳动者的创业热情,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成了创业者,带动了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的大量增加。(记者 林火灿) (责编:庄红韬、初梓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