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追寻铁军足迹,牢记初心使命”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纪实:千万里,我们追寻着……(3)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新四军浴火重生,以无比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将人民利益高举于头顶的强大号召力、凝聚力,托举起铁军迎风招展的猎猎战旗。

在“皖南事变”后,一批新四军将士被关进上饶集中营,其中就有革命烈士张太雷的儿子张一阳,被关进集中营后他身患重病,敌人一手拿着“悔过书”,一手拿着药瓶,只要张一阳在“悔过书”上签字,他就能得到药物。可是,张一阳拒绝了,身为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对党忠诚、绝不叛党!

他因病重,没有药物治疗而牺牲。同在上饶集中营,年轻的我党机要员施奇面对劝降和酷刑、坚贞不屈,最终被敌人残酷地活埋。

“革命理想高于天”,在一个个革命先烈身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铁的担当,呈现于报国为民

“以百姓之心为心。”采访组一路见证: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始终与人民心肉相连、生死与共!金戈铁马,枪林弹雨。一路征程,处处留下“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感人场景,留下鱼水深情……

叶挺在岩寺“点将台”点验新四军期间,得知当地有一个名叫汪五婆的孤寡老人生了痨病,他立即安排军医给汪五婆治病,还亲往探视,留下了慰问金。汪五婆病愈后,提着一篮新鲜白菜,来到金家大屋答谢叶挺。

白菜,叶挺收下了,但他坚持按市价付了钱。

新四军铁流所过之处,对敌作战,铁骨铮铮;造福民生,古道热肠。

“叶挺桥”“宋公堤”“千塘百坝”……新四军每到一处,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修缮房屋、造桥铺路,与人民群众一起生产劳动,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爱民佳话!1943年2月4日,大年正月初一。李先念、任质斌等五师领导在自身供给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慷慨地给师部驻地的16户贫困村民送上了一份新年贺礼——一捆木柴和一块银元。

“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新四军报国为民,赢得军民一心、生死与共。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新四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是新四军发展壮大的“最强硬核”。军民团结如一人,筑起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铜墙铁壁。

新四军军部重建后,部队从当初的1万余人迅速发展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已达到了30多万人。这支雄壮的铁军,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铁的作风,体现于英勇顽强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铁军精神的密码,是用血肉之躯“锁码”。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抗日战场上,新四军捷报频传,胜利的背后,演绎着新四军英勇善战的“铁血风云”。

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奋起反击,许多战士打到了最后一颗子弹,绝不投降!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盐阜区反“扫荡”战斗、刘老庄战斗、黄花塘战斗、宿北战役、鲁南战役……一个个炮火连天的战场,新四军战士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前赴后继,浴血疆场;顽强拼搏、精忠报国。

战争,无情而残酷。而那战场上的火光,却最能映照出红色初心。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19团2营4连82名指战员,面对1600多名日军的疯狂扫荡,为掩护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与敌人从拂晓战至黄昏,全连战士光荣牺牲,朱德元帅说:“淮北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在一次次战役中,冲上最前线的,是将官,是指挥员。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夏邑八里庄前线指挥作战时,壮烈殉国,年仅37岁。据《新四军发展史》记载:新四军成立后,历经大小战斗2.46万次。在盐城重建军部至抗日战争结束时,经过 4 年半时间,新四军先后光复国土25.3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400万。

他们史诗般的英雄事迹,点亮了中华民族精神之灯塔,铸就了中华民族不朽之丰碑。

铁的纪律,彰显于执纪严明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新四军执纪严明,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道:“谁要是贪污一分钱,就会被军法从事,谁也不能例外!”

征战途中,无论是面临暴风骤雨,还是溯风裂骨,新四军绝对不允许随便进入百姓家中,这是铁的纪律。那时,很多老百姓,清晨打开家门时常会见到令他们惊讶的一幕——一些新四军战士,经过一夜行军或作战,疲累地在他们的家门外和衣而睡,没有一个人,惊扰过他们的睡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