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地方……(中国脱贫传奇⑤)

天还没亮,甘肃定西今冬的头场雪就落下来。顶风冒雪,我们开车下了乡。

“门前的黄河水啊,洗过那光脚丫。

屋后的胡杨林啊,玩过过家家。

水车转了千年,依旧吱呀呀。

就像爷爷讲的故事,不会停下……”

唱歌的,是同车的祁小平,定西渭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他就有个“光脚丫”童年:“小时候,最怕冬天喽。我们这些娃在一个破庙里上课,土堆上放块板子,那就是课桌子。下学了,还要赶去野地里拾柴火、捡野菜,好回家烧火做饭,脸啊手啊都生起一圈冻疮。”

百多年前,陕甘总督左宗棠来到陇中,眼见土地瘠薄、民不聊生,说了句“苦瘠甲于天下”,这话从此成了定西的标签。

苦成啥样?头一个是缺水。

翻开地图,定西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查查数据,年平均降水量三四百毫米,蒸发量却是一千四五百毫米。

听人讲,定西吃水最难的地方,得靠政府从百里外定期运水来。送水车的喇叭一按,乌鸦、麻雀黑麻麻的一片,跟着汽车一起飞,牛马猪羊都追着汽车跑。

天旱,地里收成少,农民就再砍树垦荒。树和草少了,天更旱,水土流失更厉害。

祁小平讲,过去,夏天下雨,山上就起“浪疙瘩”(当地方言,指泥石流);冬春干旱,连根草也长不见。

本来是牛羊吃的苜蓿草,刚长出头茬嫩叶,就要先割下来,做啥?人先吃。

这么苦的定西,在2013年2月3日,迎来了贵客。

当天是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渭源县元古堆村。他拉着乡亲们的手,跟大家说:“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没有比这更暖心提气的话了!当地人讲:再不脱贫,对不住总书记!

脱贫先得吃上水。

洮河,是甘肃南边一条大河、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要能把这滔滔洮河水往北引,那陇中的吃水难不就解决了?

几经波折的引洮供水工程加快了施工进度,2014年底,一期工程建成,包括定西人在内的230余万百姓,总算盼来了洮河水。自来水通到家家灶台前,再装个太阳能热水器,嘿!冷水热水,四季管够。

有了水,更要用好水,定西人想栽树。

光秃秃的石头山上,立起一个个小树苗。山上缺水,就自己背上去,一桶20斤,够栽两三棵苗。种下后成活率低,那就改技术。保墒、覆膜、挖“鱼鳞坑”,专人看护。种活一棵树,就像挖到一块宝。

有了水,致富劲头也上来了,特别是村里的尕娃子(当地方言,指年轻人)。

习总书记来过后,元古堆村决定派十几个尕娃子去福建省蓉中村见见世面。村里最能折腾的“刺儿头”郭连兵,也报了名。

之前,郭连兵靠倒卖药材,日子过得比别人强,谁也不服。这回出趟远门,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进大学校园,第一次见识电子商务……他的心大了:自己富算啥能耐?得带着全村体面起来!

回了村,郭连兵竞选上了村主任。他领着村民养树苗、种药材、搞养殖、谋划乡村旅游,一干就是6个年头。

村里各户的家底,郭连兵都门儿清:“这家两口子都在砖厂打工”“这块地里种的是当归、党参、黄芪”“他家娃娃在县里上学,成绩好着哩”……

“成天想着村里的事,自家的事倒顾不上。”郭连兵的付出,村民都看在眼里。有政府帮扶,有领头的扛担子,村民们劲往一块使,哪有干不成的事儿?

去年底,元古堆村真的脱了贫,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涨了6倍。村里再不是窄得连架子车都推不过的小土路了,宽整的水泥路直修到家门口,并排起来,两辆汽车都跑得开。

也不用窝在泥土房了。新建的大瓦房,红顶白墙。两层楼的元古堆村党群服务中心旁,是三层楼的村小学。放学铃一响,娃们都到旁边的党建广场上耍。

定西还有好多个大变样的“元古堆”。今年,整个定西市计划减贫17.7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2.36%。2020年,定西将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定西,苦越来越少,人们心里的甜越来越浓。

这就行了吗?才不是。近些天,郭连兵开始忙村里改厕,“脱贫了还不够,得奔着更文明、更好看。”他又开着自个的小卡车,继续去村民家送安装化粪池的配件了。

(责编:梁秋坪、邓志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