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财经要闻 >

西安:“三个经济”打通丝路新通道(3)

在公司的展示厅,从3D打印口腔支架到航空机翼,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详细说明了金属3D打印在航天、航空、医疗、汽车,以及模具、文创产品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在西安高新区,这样的公司比比皆是。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改革创新,激活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畅通融合、充分涌流,是陕西大力发展流动经济的缩影。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构筑新高地中汇聚发展要素,陕西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新动能加速成长。2018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0.4%,新能源汽车、光纤、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70%、51.3%、36.9%、19.4%。

西安是大自然赋予西北的盆地,也是西北开放发展的高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陕西的战略性投资和布局,使西安拥有了北方第二的强大高等教育人才储备。在西安调研采访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陕西的一大优势:丰富的高校人才为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人民网记者 朱传戈摄

谈起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党委书记张迈曾脸上发着光。他站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大楼上,指着48栋单体都超过10万平方米的巨型建筑说:“这里要建成中国西北乃至‘一带一路’国家的科创中心,国家、陕西省和学校对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聚集规划都是3万人。从航空发动机、新材料、生物医学到空天力学,都在瞄准世界的前沿。”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袁钢明长期从事陕西省的经济发展研究,他认为西安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这立足于两个点,一是高校并进,另一个是军工企业推进”。

10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格外关注人才问题,西安交大毕业生近几年留在西部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接近一半。过去人才流动有“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现在西部也在搭筑“引凤”高楼。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动A73班刘云帆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63年来为祖国培养了27万名毕业生,其中近一半留在西部奋斗。作为交大学子,今天更应该秉承知识分子的才干与家国情怀,自觉肩负起建设祖国、建设西北的伟大使命。

大力促进流动经济发展,西安将重点聚焦于“人”。今年2月13日,西安户籍准入政策再次放宽,本科学历以上,不受年龄限制就可以落户西安。通过户籍新政,陕西首度实现了百万外来人口落户“长安”。

“人才流动正给区域发展带来蓬勃的生命力。”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钟洪江说,“过去是人才跟着项目走,而现在项目、资金、信息、技术跟着人才走,人才本身就是生产力。”

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指出,西安发展“三个经济”面临着“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及中央和省上政策支持等重大机遇,在交通、区位、产业、文化、科教、人才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要抢抓机遇、用好基础,做强枢纽优势,强化门户功能,促进要素充分流动。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西安迸发出的高质量发展活力,令人刮目相看。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底蕴,更有当代陕西人的宏大气魄和奋发精神。 

(责编:王醒、初梓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