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架线:帕米尔高原上的劳动者扫描
时间:2019-12-03 21: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7日电 题:云端架线:帕米尔高原上的劳动者扫描 新华社记者高晗 云端上架设输电线路有多辛苦?看看在24米高铁塔上工作的杨昌林就知道了。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施工作业区,夹杂着细小雪粒的强风不断吹着他黝黑的脸庞。 11月底,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早已被白雪覆盖。天还没亮,杨昌林就已和工友去往施工现场,他们要做的,是在高山与峡谷之间架设一条通往昆仑山深处的输电线路。 今年7月,总投资1.09亿的瓦恰-马尔洋35KV输变电及配套工程开工。工程建成后,将以大电网延伸方式解决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3个行政村、194户人缺电难题。 作为高空作业者,37岁的杨昌林每天都要数次爬上被寒风“冰封”的铁塔。为了方便作业,爬上铁塔后,他换上薄手套,保持手指灵敏度的方法也很简单——搓手和哈气。 “在高原,走上两步都要大喘气,更别说爬高塔了,这要放到平原,也就是一口气的事,现在中途却最少需要休息一次。”杨昌林说。 为了赶在12月24日通电,杨昌林和工友每天都会在施工现场吃午餐,“每次吃饭都要和时间赛跑,吃慢了,风就会把饭菜吹凉了。” 在氧气含量只有平原70%的高山峡谷架线,施工现场负责人蒋小刚最清楚项目施工的难度。“工程近80%都是拐角,还需要翻越两处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达坂,最高海拔超5000米,落差极大,架线难度大,施工不仅要面对复杂地形,还要随时小心落石。” “我和工友都是四川人,能吃苦,虽然这里常年刮风、没有信号,还有令人窒息的高原反应,但待得时间久了,我们也能习惯。”从事高空作业近20年的杨昌林说。 随着工程项目不断推进、转换地点,杨昌林和100多名奋战在高原的劳动者,就像天空中迁移的候鸟。 “我们一年回一次家,赚的钱基本都给家里寄去,以弥补常年在外对家人的亏欠,尤其是两个没有成年的孩子。”杨昌林说,去年,妻子带着两个过暑假的孩子来新疆看他,贤惠的妻子不舍得花钱,硬是在工地待了一个多月,甚至连喀什市都没去过。 “出门在外,也不想让家人知道自己工作的危险,总是克制少打电话,但有时候工作越累就越想家。”杨昌林说,因为当地没有信号,他想打电话只能每天收工后走几公里路去乡上找信号。 一个月后,他们架设的输电线路就将通到马尔洋乡,光亮也将延伸到祖国边陲高原的偏僻乡村,那儿的牧民将告别牛粪取暖、酥油点灯的历史。那时,也是杨昌林和工友结束一年忙碌、回四川老家与家人团聚的时刻。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