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奥又抹黑中国外交部:“三观”不正,无法对话(3)
时间:2019-12-04 10: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问:据报道,日前在伦敦发生的恐怖袭击中,英国警方在已制服嫌犯的情况下近距离开枪击毙了暴徒。但我们注意到,此前英方却对香港警方对暴徒正常执法横加指责,暴露了其双重标准。另据英国《卫报》披露,英国政府曾专门为涉暴恐犯罪人员设立名为“断念与脱离”(Desistance and Disengagement Programme, DDP)组织并强制性监控有关人员。但DDP并未有效地阻止恐怖袭击。11月29日伦敦恐怖袭击的凶手就是曾参与该项目长达8年的学员。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注意到近日中方媒体对此有很多报道,也有不少反响。正如昨天我提到的,恐怖主义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应该有双重标准。但非常不幸的是,我们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确在奉行双重标准,希望他们能够汲取教训。 正如英国《卫报》披露出,英国为涉暴恐犯罪人员设立了DDP项目。据我所知,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为涉嫌暴恐犯罪分子专门设立的强制性项目。比如,法国在全国各大区设立去极端化中心,美国也推行“社区矫正”措施。我想,这些预防性反恐和去极端化项目设立的初衷和逻辑与中国新疆设立教培中心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新疆设立教培中心的举措更加系统、全面,也更加有效。 新疆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是为了从根源上消除极端思想,从机制上普及法治教育,从职业技能上提升和创造就业机会,使那些受到极端和暴恐思想影响的人尽快回归社会,和别人一样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大家都知道,在2016年底之前的20多年里,新疆深受暴恐袭击危害。2009年震惊世界的新疆“7·5”事件造成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目前,新疆已3年没有发生一起暴恐事件。这就说明,新疆采取的去极端化和预防性反恐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也使新疆当地各族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新疆开展的教培工作正是中国落实国际社会反恐和去极端化倡议,包括落实《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和《防止暴力极端主义行动计划》的具体步骤和具体体现。 去年底以来,全球已经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人包括联合国反恐事务副秘书长访问了新疆,他们都亲眼看到了新疆预防性反恐和去极端化措施所取得的显著积极成效。不久前联大三委同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对话会上,虽然美国试图勾结一些盟友无端指责中国,但没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国家指责中国;而60多个国家,包括很多穆斯林国家,都积极评价中国在新疆采取的反恐和去极端化举措。因为去过新疆的人都亲眼看到了,新疆各民族是安居乐业的,各民族之间是团结的,都依法享有宗教自由和文化教育的权利。这是事实。 中国愿意将成功的经验与各国分享交流,通过加强反恐和去极端化的交流和合作,继续为推进国际反恐合作做出贡献。我们希望近日伦敦桥上的悲剧不再重演。 问:美国驻北约大使哈奇森昨天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对全球具有“威胁性”的国家,各国应考虑将中国纳入“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她说,美国只是在寻求公平贸易,任何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际商界人士都支持特朗普总统的对华立场。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美国驻北约大使的这番言论非常有意思,这位大使的自我感觉未免太好了。说到“威胁”,我记得今年年初,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国际民调,有4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对本国构成重大威胁。就连美国的一些盟友也不喜欢美国现在在国际上的角色。比如,德国和法国视美国为威胁的民众的比例达到49%,在日本是66%,在韩国是67%。所以谁是威胁,这是一目了然的。 说到“规则”,美国“毁约”“退群”成瘾,已经相继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退出《巴黎协定》、《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中导条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还拒不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重要人权公约。世界上很多领导人和政要都由衷感叹,现在世界正面临着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斗争,幸好我们有中国站在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一边。 说到“贸易”,美国到处发动贸易战,大肆挥舞关税大棒,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不仅损害了本国企业和人民的利益,还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源。我们接触过的国际人士包括美国企业界人士,没有人赞同支持美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信,你可以去问问在华运营的美国公司的人士,或者来华访问的美国公司负责人。就在前不久,很多外国前政要和各国企业界重量级人士来华参加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他们的一个强烈共识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行径表示忧虑和反对。 我们希望这位美国驻北约大使一定要对自己的国家有清醒的认识,对世界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作为大使的职责。 美方焦虑了,可以理解,但任何时候都要讲理。 问:据报道,11月30日,纳米比亚全国大选结果公布,根哥布总统赢得56.3%选票,胜选连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