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地方新闻 >

“红军村”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南宁12月3日电  题:“红军村”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记者刘伟、何伟、杨驰

  今年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百色起义90周年。记者近日在广西百色、河池老区采访了两个“红军村”,深切感受到这两个“红军村”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90年来村民们生产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当年的村屯被国民党反动派摧毁,如今人们安居乐业:住的是楼房、行的是硬化道路、经营的是特色产业、享受的是和谐环境……不变的是90年来村民们对党忠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今天,两个“红军村”干部群众继续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积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工农群众拥护真正多,红军打仗真辛苦,粉碎反动势力乌龟壳……”激昂的红军歌曲回荡在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百谷村,这个村红军歌曲合唱团成员聚集在村广场,唱起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军歌曲。

  百谷村地处右江河畔,是一个壮族群众聚居的村落。90年前,这个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几乎家家都有人加入革命队伍,是著名的“红军村”。如今,走进村陈列室,一幅幅老照片讲述着当年村民参加革命的红色故事。

  “当年我们村很多人不识字,但都爱唱山歌,红军就编山歌宣传革命真理,特别受欢迎。”66岁的韦天朋是土生土长的百谷人,也是百谷红军村红军歌曲合唱团团长,说起当年传唱红军歌曲的历史,老人家津津乐道。

  韦天朋告诉记者,红军后代村民李瑞云热心组织收集红军歌曲,合唱团就是由他在2004年组建起来的。合唱团成员都是红军后人,年纪最大的73岁,最小的39岁,32人的合唱团每周都会组织起来,在村广场排练红军歌曲。他们从小山村起步,这几年还受邀到南宁、上海、广州等地参加表演。

  “听别人唱红军歌曲感觉特别有劲,我也就跟着学,后来自己越唱越爱唱。”合唱团副团长、领唱谈志玲今年62岁,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和团员们一起排练红军歌曲。虽已年逾花甲,但他唱起红军歌曲来,精气神十足。

  百谷村如今已变成了富裕村。凭借着地域和资源优势,这个村大力发展秋冬蔬菜、网箱养鱼、水稻种植、红色旅游等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旅店、餐饮、运输等行业,目前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村里最后一户贫困户在2017年实现脱贫。

  “现在我们日子过得好了,要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讲好红军故事,唱好红军歌曲。”韦天朋给记者展示合唱团新出的合唱歌本,《百谷人民感恩党》《我们百谷的梦想》等一首首新歌被列入其中。“等下次再来,给你们唱新歌。”韦天朋说。

  河池市巴马县巴马镇法福村盘廷屯,是另一个闻名的“红军村”。20世纪20年代,受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影响,许多村民变卖家产购置刀枪,建立革命武装,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全屯先后数十名村民参加红军。1932年,革命受挫,盘廷屯房屋被反动势力烧光,财物被掠尽,幸存者逃难他乡。全屯曾荒芜多年。

  80岁的巴马县委退休干部李善源在当地传承红色文化方面颇有影响。记者在李善源家看到,大门上方悬挂着有关方面授予的“红军之家”牌匾,一面墙壁上挂着他的爷爷、父亲、大伯等7名革命烈士的画像。

  李善源退休后指导修建西山革命纪念馆、香刷洞等,将老家房屋改造成革命陈列室,策划组织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近年来,这个“红军村”大力发展水果、甘蔗种植和红色旅游等,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几乎家家户户都建了楼房。“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代,我既感到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我将努力践行入党誓词,用革命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毫无保留地贡献,至老不竭,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李善源说。

+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