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超过三次没扔对 分类指导员将“家访”
时间:2019-12-07 17: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12月4日下午,西城区大乘巷教师宿舍院,一位居民刷卡把垃圾投入对应的垃圾箱内。 大乘巷教师宿舍院,一位居民通过机器领取厨余垃圾袋。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明年5月1日正式实施。记者昨日探访西城区新街口街道了解到,新街口街道已实现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全覆盖,街道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8%左右。 教师宿舍院垃圾分类走过23年 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大乘巷教师宿舍院面积很小,仅有两栋楼。走进小区五六米,就能看到被擦得很干净的一组垃圾桶站,分为绿色厨余、灰色可回收和蓝色其他垃圾三个桶。类似的垃圾桶站,小区内共有13组,平均间隔约五米。 大乘巷教师宿舍院是北京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小区家委会主任、垃圾分类指导员崔湘文回忆,1996年,住在院里的退休教师们在宿舍院门口的小黑板上写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小区垃圾分类历史从此开始。 最初的垃圾分类很粗犷,小区买了3个大垃圾桶,贴上不同标志,分别投放可回收垃圾、塑料泡沫和废旧金属。2003年开始,院里的垃圾分类更加规范,分成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种。去年7月,院里引入了新的铁皮分类垃圾桶,每类桶身上还印有所属垃圾类别的图案说明,直观易懂。“垃圾桶干净了,居民不厌烦,在分类投放过程中也就更认真。”崔湘文说。 大乘巷教师宿舍院的垃圾分类已经走过23年,从未间断,如今小区430户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今年参与率超过了85%。在这背后,5名戴着绿色袖章的居民功不可没。 将于明年5月1日施行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监督单位和个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大乘巷教师宿舍院已经配备了5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早晨7点到9点值班,主要负责把垃圾分类信息告诉居民,定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并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此外,小区内还有49名环保志愿者,也主动参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他们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上学的孩子。 指导员的影响融入到日常点滴之中。小区内早起上班的年轻人,经常一手拿着吃的,一手提着垃圾袋顺道下楼投放。他们中有些分类不准确,指导员看到后,常会主动接过垃圾,为他们重新分类并投放。 “有的年轻人非常感动,越来越积极地做垃圾分类。”崔湘文说,从前他们每天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完成对各类垃圾桶的二次分拣,现在只需要40分钟。 厨余垃圾袋二维码可追溯投放源头 为了鼓励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大乘巷教师宿舍院设置了奖励机制。去年开始,连续两个月投放无差错的,小区将会向他们发放奖品,包括垃圾袋、肥皂、牙膏等。居民每次正确投放垃圾可以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 大乘巷教师宿舍院还引入了智能垃圾桶,降低居民投放难度。智能垃圾桶分有毒有害、塑料、纸张、玻璃、金属五大类,居民只要用小区发放的智能垃圾分类居民卡在桶站左侧的屏幕上一刷,选择投放类型,对应的垃圾桶就会自动开盖,完成投放后还会自动积分。在智能垃圾桶站右侧有一台积分兑换物品柜,居民可以兑换其中的肥皂、牙膏、棉签等生活用品。 每天居民分出的厨余垃圾量很大,怎么知道谁家做得好,谁家没有分对?秘密藏在小区发放的厨余垃圾袋上。居民凭智能垃圾分类居民卡可以免费领取厨余垃圾袋,袋子上有一个二维码,指导员只要一扫码就能知道垃圾的源头。对于初次不分类投放的居民,指导员会当面劝说,超过三次则登门拜访。 居民完成源头分类后,各类垃圾将被分别运往对应的处理设施。此前在解读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时,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介绍,在分类运输环节,要建绿色车队,逐步统一车辆的外观涂装,易于群众识别监督。 大乘巷教师宿舍院所在的新街口街道,各类垃圾的运输由专门的单位负责。其中,楼房居住区产生的其他垃圾由物业和产权单位收运,平房区由区环卫负责。楼房区产生的厨余垃圾由第三方公司裕远达公司负责运输,平房区厨余垃圾由区环卫下属公司清运。可回收垃圾由街道十余个回收站点负责收集。有毒有害垃圾由裕远达公司运输。 (责任编辑:admin) |